页面

2012年9月8日星期六

120904 数学教师陈平福街头拉琴为生 网络发帖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抓捕审判

http://www.weibo.com/1701401324/yANxqqWJC
徐昕
法律学者,著有《论私力救济》、《诗性正义》等

【陈平福案】一个曾经的老师,后在街头拉琴为生的的公民,被诉煽动颠覆政府罪,兰州中院开庭审理中... http://t.cn/zWeW6cJ 视频http://t.cn/zWrtZJn
9月7日 19:15


http://news.163.com/12/0906/20/8AOC77R10001124J.html
陈平福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开庭
2012-09-06 20:10:51 来源: 正北方网(呼和浩特) 
原标题:陈平福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开庭

晶报讯 财新网消息,甘肃省兰州市中级法院于9月4日开庭审理了一起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

今年55岁的陈平福,大学文化程度,甘肃皋兰县人。2012年6月27日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皋兰县公安局监视居住。

起诉书称,2007年7月至2012年3月,陈平福在网易、搜狐、新浪等多家网站,用博客或微博发表、转载《向埃及人民学习,我们不想再忍受花言 巧语的愚弄》、《不当奴化教育的帮凶》、《中国特色——领导创造思想》、《抗拒民主和法制,全民族都是输家》、《我在自己的祖国被自己的仆人欺 负》等34篇文章。起诉书认为,陈平福通过互联网攻击党和政府,诋毁、诬蔑国家政权与社会主义制度,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相关规定,应以煽动颠覆 国家政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何辉新律师为陈平福当庭做了无罪辩护。何辉新律师认为,首先中国《宪法》第35条规定公民" 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陈平福在互联网发表文章,有的是根据自己的遭遇撰写的,有的是转载的,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表达"对现状不 满,发泄心中的不快",没有"造谣、诽谤"的内容,是在履行《宪法》赋予一个公民对政府的监督权,如何能被视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 制度"?其次,政府不等于国家,公民批评政府工作人员、乃至批评政府,不等于要颠覆国家政权。

据陈平福公开发表的多篇博文所述,他原是皋兰县一家国企学校的数学教师。2005年,他遭遇了一连串的生活打击。先是企业倒闭导致失业,继而又生 了一场大病,负债累累,孩子又要上大学,生活难以为继。不得已,他来到省城兰州,靠拉小提琴卖艺为生,却多次遭遇当地政府救助站的"驱逐和羞 辱"。

(本文来源:正北方网 )

http://my.tv.sohu.com/u/vw/7312394
http://youtu.be/hxnXjoxS24A
https://www.wuala.com /renyun.net/People/C/陈平福/2011/0802/
视频:小提琴街头卖艺,陈平福访谈录
上传者:陈平福 播放数:9059引用:4346添加到专辑
查看上传者更多视频>>片长:12分46秒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2日 05:22
视频简介:首钢胜利机械厂数学教师陈平福,因心脏病手术而负债累累走投无路,于2005年秋天被迫开始拉小提琴街头卖艺,接着企业破产失去工作, 不得不继续在兰州街头拉琴卖艺,等待退休!
<<收起
标    签:小提琴 街头卖艺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2012年9月6日星期四

欧美人种族主义者蔑视中国人的老观念“中国特殊论”被洋奴汉奸卖国贼黑帮团伙抄过来侮辱中共国人民

美国加州克莱蒙·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欣:关于当今中国,一个最明显又最少人谈论的怪现象 是,对中国领导人的看法随着观察者不同而呈现天壤之别。在中 国公众看来,中国政府官员大都腐败无能,只是一心一意谋取肥缺。但一些西方公司的主管们则总是认为,中国官员聪明能干,行事果断,了解情况, 高瞻远瞩。在 倒台的中共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遭到清洗之前,一些西方公司的主管们也是用这样一些词来形容他。

洋人奴才遍地爬,共匪卖国给洋人捞了好处呗。

"怪诞"中国人——从洋人眼中看晚清中国: 核心提示:"没有一个人理解过,或者真正了解过中国人,这一世界上最好懂又最难捉摸、最理智又最没逻辑最矛盾的民族",美国旅行家、摄影家伊丽莎·赛德莫 曾说过一段被西方人广泛引述的、关于中国... http://bit.ly/OPZ0Zc

洋人糊涂而已,人性都差不多。从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共匪鼓吹的"中国特殊论",本来就是欧美人种族主义者蔑视中国人的老观念,被汉奸卖国贼黑帮 团伙抄过来侮辱中共国人民,当作维护专制暴政的理论基础。洋奴所谓"民族劣根性","传统文化祸害"论,都是同样性质。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12/09/05/465728.html
世界媒体看中国:哄死人不偿命
2012-09-06 06:06来源: 美国之音
 
在种族主义言论还可以自由、公开地表达的时代(也就是大约1个世纪之前),"难以捉摸的中国人"(the inscrutable Chinaman)是西方种族主义者对中国人的一种蔑称。这种蔑称源于西方的种族主义者认为,中国人常常是面无表情,让人难以猜度其喜怒哀乐,简直跟畜牲 差不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文明的进步,"难以捉摸的中国人"这种赤裸裸的种族主义的说法由陈词滥调变成了臭不可闻的臭垃圾,见不得人,提不上 台面,更难以登入大雅之堂。

*新的陈词滥调*

然而,旧的陈词滥调变成了见不得人的臭垃圾,并不妨碍新的陈词滥调继续出现。

有关当今中国人或中国的一个新流行的陈词滥调可以说是"复杂的中国"。这种新的陈词滥调堪与"难以捉摸的中国人"这种昨日的陈词滥调相互发明,相 互媲美(丑)。

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可谓"复杂的中国"这种新陈词滥调的官方推销机构。《环球时报》以报道"复杂的中国"为己 任,为骄傲。

但是,就像当年的西方种族主义者不能给"难以捉摸的中国人"提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一样,《环球时报》以及中共宣传机关也从来没有能解释,"复杂 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意思?其他国家是否比中国简单?既然其他国家一点也不比中国更简单或更复杂,"复杂的中国"这种说法究竟有什么实质意义?用 "复杂的中国"的葫芦到底要卖什么药?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顺便说一句大概是并非题外的题外话。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曾经说,一块邮票大的地方(弹丸之地)就包含着 无穷无尽的惊心动魄的人间戏剧,让他一辈子拼命写也写不完。

一块弹丸之地尚且可以如此复杂,说中国复杂显然等于说废话,说昏话。

*上当者:西方人?中国人?*

陈词滥调归陈词滥调,但陈词滥调中所包含的真实还是不容否认的:中国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就跟所有的国家都复杂、各有各的复杂一样。

说起中国的复杂性,当今中国的独特复杂性显然是中国是一个执政党控制信息、尤其是政治信息的国家。这种信息控制,使许多人担心在中国的外国人会更 容易上中国当局的当,受中国官员的骗。

美国加州克莱蒙·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欣日前在知名学者聚集的Project Syndicate网站发表文章,以他惯有的清晰流畅、又富有不动声色的幽默英语,描述了这种担心。裴敏欣的描述,实际上也是勾勒出当今中国政治的一幅素 描图,写出了一出中外互动的小戏剧:

"关于当今中国,一个最明显又最少人谈论的怪现象是,对中国领导人的看法随着观察者不同而呈现天壤之别。在中国公众看来,中国政府官员大都腐败无 能,只是一心一意谋取肥缺。但一些西方公司的主管们则总是认为,中国官员聪明能干,行事果断,了解情况,高瞻远瞩。在倒台的中共前重庆市委书记薄 熙来遭到清洗之前,一些西方公司的主管们也是用这样一些词来形容他。

"这两种观点是不可能调和到一起的。要么是中国公众难以取悦,要么是西方公司主管错得一塌糊涂。但是,鉴于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评价中国官员及其行 为的资格要比西方公司主管好得多,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人的看法几乎肯定是对的。这就意味着那些在中国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自认为是经验 老道的'中国通'的西方人需要反躬自省,问一问自己到底为什么会错得如此一塌糊涂。"

*上当受骗,错得一塌糊涂*

说起在中国上中国政府的当,受中共及其政府官员的骗,错得一塌糊涂的外国人,世界媒体可以很骄傲或很羞愧地举出自己的一个同行作典型的例子。

这个例子就是美国已故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话说在1959年到1962年,中国了发生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造大饥荒,导致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饿死。由于中共政府至今对那场人造大饥荒闪烁 其词,并且坚持谎称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或笼而统之含糊其辞美其名曰"三年困难"时期。中共政府至今对它强行制造的那场人造大饥荒导致的死亡数 字保密。于是,研究者只能根据各种零碎的资料,大致估计死亡人数在1500万到6000万之间。

1961年,就在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造大饥荒在中国造成饿殍遍野之际,埃德加·斯诺得到中共当局的特许,到中国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访问。在访 问期间,他走访了中国大江南北许多地方,见到了许多中国高层、中层、低层官员,以及许多所谓的普通中国人。他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一派莺歌燕舞的 和谐景象,他没有遇到过一个死人或家里有人饿死的人。

*哄死人不偿命*

斯诺1961年访问中国之后出版了一本800多页的厚书,题目是《河对岸:当今红色中国》。

这书的题目就非常有趣,里面的内容更是有趣。半个世纪过去之后读来,这本书足以让普通的中国人,让试图了解真实的中国的外国人、世界媒体记者感到 惊心动魄、唏嘘感叹,悲极而笑,欲哭无泪。

例如,斯诺下面这一段描写他在内蒙古一个村庄见闻的文字:

"一个健壮的年轻男子穿着蒙古靴子从村里走上前来,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你们这里吃什么?'我问。

"'白面和蔬菜。'

"'你的粮食定量是多少?'

"'不够。'

"'怎么会不够?'

"'才53斤。

"我们在场的人都笑了。他似乎是有些不好意思。53斤的定量几乎是一个月60磅,比北京普通人的粮食定量高了一倍。显然他不应抱怨。我没有继续追 问这个问题。但过后我想到,我们没有了解他的全部情况。他所在的地方主食是肉食。假如他吃不上羊肉,不管多少白面粉都无济于事。"

50年过后,当今读者,尤其是中国的读者重读斯诺的书,可以立即想到,斯诺遇到的那个健壮的年轻人几乎可以肯定是中国官方特工,他说的话是典型的 哄死人不偿命的话。在当时的中国,北京的供应是全国最好的,地方的供应不可能比北京还好,更不可能比北京好了一倍;假如那个人一个月可以吃上53 斤白面,他一个人就足以让10个人免于饿死(因为一个月5斤白面,搀上野菜,草根,树皮,大致可以让一个人不至于饿死)。

斯诺的这一段描写也富有惊心动魄的戏剧性,可说是比中国史书上所说的晋惠帝责难饿死的民众"为何不食肉糜"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当今中国的外国人*

重读斯诺的书,今日读者难免要纳闷,像斯诺这样的外国人在当年的中国,究竟是被骗了,还是伙同中共政府一起欺骗世人?究竟他是受骗还是行骗?究竟 是中共当局骗人的技术太高,太强?还是斯诺这个专门报道中国新闻的记者水平太低,太劣?

斯诺如今已经长眠于地下,人们无法再向他本人探寻个究竟了。他的一部分骨灰埋在他当年在中国任教的燕京大学校园、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园的未名 湖畔。

显然,作为一个中国问题观察家、记者,斯诺当年无论是受骗还是行骗,都不是一种好名声。受骗或行骗这种恶名显然让今天在中国的外国人感到很不舒 服,很窝囊。这种外国人包括艾布姆斯。

艾布姆斯是1999年来长期居住在中国的美国律师,并在过去三年里在中国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外国直接投资和知识产权等课程。

在美国加州克莱蒙·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欣发表有关在中国的外国公司主管大有可能被中国当局蒙骗的文章之后,艾布姆斯受不了这份窝囊,随即在 美国网络杂志"工商界内线人"发表反驳文章,标题是"我不能让裴敏欣低估我的冷眼通透"。

艾布姆斯文章标题的明显的言外之意是:我做为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根本就不像裴敏欣说的那么傻,我对中国的滥事、滥政府、滥官员看得透透的!

文章以跟裴敏欣旗鼓相当的戏剧性语言讲述了在中国的外国人不可能那么容易傻乎乎地被中国当局蒙骗。文章说:

"裴敏欣可能遇到的是一些傻乎乎的商人,他们在中国跟中国的制度打交道,感觉良好。这是很可能的。假如你的生活就是围绕着你的工作转,这种良好的 经验感觉会扩散到你对整个中国的总体感觉。裴敏欣也可能是跟在中国的一些跨国公司的主管经理交谈过,而这些人因为害怕受到报复,不敢对中国的情况 实话实说。

"无论是哪种情况,我在中国遇到的外国人是一群最玩世不恭的人。即使跟普通的中国民众相比也是如此,这很说明问题。把我们跟短期在中国工作的傻乎 乎的外国商人相提并论,既不公平,也不准确。"

"复杂的中国"虽是陈词滥调,但中国无疑很复杂。


http://www.qmhistory.cn/read.php?tid=50758
启蒙历史网-思想无禁区 -> 明清历史 -> "怪诞"中国人——从洋人眼中看晚清中国
蓝色空军    2012-09-06 01:33

核心提示:"没有一个人理解过,或者真正了解过中国人,这一世界上最好懂又最难捉摸、最理智又最没逻辑最矛盾的民族",美国旅行家、摄影家伊丽 莎·赛德莫曾说过一段被西方人广泛引述的、关于中国人的民族性的经典的话。


外国人拍摄的晚清老照片

  文章摘自《辛亥革命》,作者:阿瑟·贾德森·布朗,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古怪的诅咒方式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有很多被称为所谓"怪癖"的东西,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不同民族的"怪异"风俗和特性只不过是由生长环境不 同而造成的。

  美国旅行家、摄影家伊丽莎·赛德莫曾说过一段被西方人广泛引述的、关于中国人的民族性的经典的话。她说:"没有一个人理解过,或者真正了解过 中国人,这一世界上最好懂又最难捉摸、最理智又最没逻辑最矛盾的民族。"

  一位在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绅士用同样矛盾的语句进行了回击。他如此描述美国人的民族性:"说到美国人,我发现他们伟大与渺小并存,善良与 卑鄙并存,喜欢个人英雄主义却又十分自私,他们理智傲慢却又愚昧迷信,他们极其自负,又好夸夸其谈。美国人很容易引人注目,他们非常矛盾,极其不 协调。"

  中国人常用的复仇方法,有一种让我觉得奇怪,始终无法理解。西方人从来不会为了诅咒别人而自杀,但是在中国这样的行为每天都在发生。中国人好 像相信死在别人家里,是对屋主永远的诅咒。所以,中国经常有某某跳到仇家的井里或者跑到仇家门口服毒自杀的新闻。

  穷人替富人抵命

  我的一个英国朋友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一个富有的中国人在英租界里谋杀了自己的一个雇员。他知道,除非有人受到惩罚,否则无情的英国法律是 不会停止追究的。于是他就让一个叫楚麻袋的中国穷人承认是他杀了人,楚麻袋被送上了绞刑架。这个中国富人、真正的谋杀犯向楚麻袋承诺,将厚葬他, 并照顾他的家人。我的英国朋友对此怎么也无法理解,就写信给中国商人朋友,讨教此事。这位中国商人很快就回了信,他在信中说:

  帮人家顶罪,对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奇怪。这样的事在中国每天都在发生。中国人不像白人不怕死,一般说来,中国人都比较惜命。但是楚麻袋,年纪 一把,身无分文,死期将至,他自己看自己就是烂命一条。既然有人答应给他厚葬,照顾他的家人,他就会说"我帮你去死"。楚麻袋的这种行为是在卖 命,他卖身给了真正的杀人犯。因为必须有人去为那位富人顶死,楚麻袋说他去,警察拿办了他,处以死刑,一切法律程序完成了。富人和楚麻袋都得到了 自己想要的。

  从西方人的观念来看,这样的事太离奇了。可是,在我们西方人身上同样会发生很多奇怪的事情。

  中国人:奇怪的西方人

  我们最好记住,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我们的古怪毫不逊色。德国的《法兰克福报》刊登过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一位中国人在上海看到的美国人和欧洲 人的"奇怪"行为。文章部分内容如下:

  大家一直在说,洋鬼子的国家如何有钱,如何宏伟,但在我看来,这肯定不是真的,不然他们为什么来我们这里呢?他们无缘无故地拍球,跳起,好像 有人给钱让他们这么做一样。他们有时候在荒郊野地长途跋涉,在空中胡乱地挥舞手杖,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是一种宗教仪式吗?他们不知羞耻, 男人经常和女人并肩散步。他们的女人很值得同情,过节的时候,只能在一间屋子里慢吞吞地走,还得听难听得不得了的音乐。

  一位在欧洲和美国旅行的中国绅士给亲戚写了如下内容的信:

  这些洋鬼子没法教化,无药可救。他们可以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不吃一口米饭,但是却吃数不清的牛羊尸体。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气味难闻的原因,他们 把自己身上的味道弄得像绵羊的一样。他们每天都洗澡,希望可以去掉那令人讨厌的味道,但是去不掉。他们不把肉切成小块做熟了吃,而是很大块地、半 生不熟地就端上桌子,又是拿刀切,又是拿刀砍,又是拿手撕着吃。他们吃饭离不开刀叉,这让一个文明人神经紧张,一个拿着武器吃饭的人坐在对面太让 人吃惊了。他们甚至与女人同桌吃饭,而且女士优先,这真是颠倒了乾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相互嘲笑对方的民族特性,并不能让任何一方信服。世界各国的民族性都是各有特色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为中国人的民族性说好话。抛开中国人的民族性不谈,以前的中国政府的官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晚清:贪官的天堂

  这个统治集团差不多已经集体腐朽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官员都腐败。

  《北华捷报》报道说,直隶省一位消息灵通的中国绅士表示,直隶省有一半土地税未能上交政府。

  "这还不算,"他说——

  我们县里的官员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三四十年前为了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县里额外增加了一种税。我们县的官员从那时候开始,一直收到现 在。按理说,这种税早该取消了,负责监察的县吏应该干涉此事,向保定府报告,县官会被立刻免职。但是没有人会这么做。一来税额很小,我个人的一份 不超过5美元。而全县征收的这笔小钱加起来就是个大数目,县里的官员与府里的官员,甚至省里的官员、中央的官员,都是要分成的。

  中国的整个公共服务体系都因贪污而腐朽了,官员们不管是应得的薪俸,还是可拿可不拿的、拿了也不算犯法的灰色收入,都照单全收,中国的官员受 贿成风,向上贿赂成风,清朝末年的吏治绝对是贿赂公行。

  清朝的官场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意思是,即使是当一个清廉的知府,三年时间也有十万两白银的回报。清政府很多官 员的职务是通过公开的买官或者秘密地行贿"跑官"得来的,他们为了当官支付给政府或者上级官员大笔钱财,为了尽快收回成本,为了继续往上爬,把官 做得越来越大,各级官员想方设法地聚敛钱财,他们想出来的匪夷所思的刮地皮的名目繁多得超乎我们的想象,乱七八糟的没有来由的苛捐杂税让老百姓苦 不堪言。

  由于政府在吏治上的松懈和官员服务意识的淡漠,中国可以说是贪官的天堂。北京的方泰瑞博士指出:

  只要稍微懂点中国官场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官场中的每个人都有"价格"。打官司的时候,官员们是看诉讼双方贿赂的多少来定案的,不只是官员们 的下人们可以被收买,1000个中国的官员里有999个人愿意帮助出钱多的一方。

  中国的商界,比如说票号和贸易公司可能还会讲求信誉,遵守合同的约定,中国的官员是没有原则的,他们主要看钱办事。在中国的官场,个人的行贿 行为和相互欺瞒的行为是非常普遍的。

  旅美华人和留学生不再愿回到祖国

  美国著名的华人报纸、旧金山的《中西日报》1的编辑伍盘照,在去年回了一趟祖国后,写了下面的文字:

  在中国旅行的日子里,我对清政府充满憎恶。产生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我跟孙逸仙等革命派的领导人情谊深厚。我在北京看到,庸人充斥官府,贪污 受贿盛行,满清政府不想进行任何有实质内容的改革,我的热血在沸腾,像大清帝国领土上的革命者一样。

  很多在美国待了10至15年的中国留学生都不愿意回到北京。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他们贪恋美国的荣华,不愿意为祖国效忠,而是他们 凑不齐送给当权的满清王公的贿赂款项。

  要想结识任何一个满清勋贵,至少要送上300两银子(相当于200多美元)给王公的门房。王爷的门房,顶得上一个七品知县,只有把他们打点 好,才能有机会见到王公。这在北京,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很多王府的门房成了满清勋贵收敛钱财的"前线"。门房得到的钱,会被王府的人瓜分,王公本 人会得到最大的一份。

  跑官的人,想要得到的职务越高,孝敬门房的钱就要越多。有熟知内幕的朋友告诉我,在北京,庆亲王在这项收入上每年就有300万美元进账。他的 这笔收入与流氓成性的肃亲王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

  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以皇族载涛和载洵为首的五大臣出洋考察的事件,在喧嚣的背后是一场大规模的贿赂游戏,考察只是表面文章,吃喝玩乐,借机 收钱,才是考察的实质内容。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就是一个超豪华旅行团。不过,他们回来以后,却恬不知耻地宣称,对世界各个强国的陆军和海军都进行了 彻底的研究。

  中国各个阶层的人都公开沉迷于赌博。赌博虽是恶习之一,但汕头令人尊敬的汲约翰博士却说:"虽然中国人并不都道德高尚,但是在中国,堕落从来 不像印度一样成为宗教的分支。"虽然方泰瑞博士批评中国人的卫生习惯,"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村庄、每个乡镇和每个城市里的每一个家庭都散发着肮脏 的恶臭",但在笔者看来,中国人的道德要比日本人高尚,因为他们的典籍中充满了对德行的赞美。

  "令人恐怖的黑暗故事"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道德败坏,可能是受到一些传教士的影响。有些较为偏激的传教士讲过一些令人恐怖的黑暗故事,以此来证明邪恶已经渗透到中国社 会的方方面面。

  诸如此类的故事,最典型的就是他们描述的雍和宫喇嘛们的行为。北京的雍和宫是一座皇家寺庙,里面住着500个喇嘛。某些传教士认为这些喇嘛不 但参与骚乱、抢劫,还罪行累累以至于雍和宫这一中国藏传佛教的著名庙宇"臭名昭著"。

  雍和宫规模庞大,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它里面有一座6米高的镀金佛祖雕像,这座佛像据说是中国最大的,闪闪发光,令人敬畏。在寺内的一个殿堂 里,陪伴我的两个喇嘛告诉我,他们日常的事情就是反复地诵经。

  我在雍和宫看到的黄铜的和镀金的佛像,数目惊人,有些佛像和我在印度看到的一样,佛陀在参"欢喜禅",也许这就是某些传教士对雍和宫印象不 好,认为雍和宫"淫秽"的原因。在基督教的教堂内,是不会出现这种男女交合的塑像的。基督教的土地上虽然也有邪恶,但被基督教的教义所摒弃,被体 面的人所拒绝,被文明的律法所禁止,这些东西是不会登堂入室的,更不会出现在神圣的宗教场所。但是雍和宫却把所谓"淫秽的佛像"放在庙堂之上,而 且还得到政府的支持。雍和宫在中国的寺院中地位很高,它的屋顶铺着只有皇家建筑或者受到皇家特别保护的建筑才能够使用的金黄琉璃瓦。传教士本是最 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当然难以接受雍和宫将"欢喜佛"置于大庭广众之下的做法。他们对佛教的历史缺乏了解,不懂得男女双修也是佛教某些教派参禅悟道 的法门之一。所以,雍和宫在他们的口中和笔下就没有什么好的评价了。

  不过,某些西方人有这样一种共识,中国人的性欲旺盛,因为中国的一夫多妻制极其盛行。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派克先生写道:

  中国人毫无疑问是性欲旺盛的,他们很容易使性行为变得肮脏……富有的官僚阶层最为骄奢淫逸……其次是有钱的商人阶层……北京贪婪的有闲阶级狎 妓成风,公开炫耀"淫荡"这一最严重的罪行……

  派克先生又写道:

  在中国所有的阶层中,道德意识极其薄弱……即使是我们认为应该送上断头台的罪行,在中国人那里连轻罪都算不上。

  派克先生这位虔诚的基督徒想批评的是中国人的"残酷无情",说得更直白一些,是对苦难的无动于衷。

  派克先生的依据之一,是中国人喜欢看恐怖的刑罚。中国人的刑罚对犯罪者的身体非常残忍,中国人处以死刑,最常见的是斩首,最恐怖的是凌迟,也 就是用小刀把人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割下来,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持续好几天,为的就是让死者受尽痛苦慢慢死去,如果刽子手不能割到规定的刀数, 或者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让罪人死去,他也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斩首还是凌迟,都会有大群的中国人围观,中国人是一个喜欢看热闹的民族。

  派克先生上述说法的另一个依据,是中国人经常见死不救,这是他这位虔诚的基督徒产生上述观点的最大理由。他曾经去烟台旅行。到烟台的那一天, 他看到一个垂死的人躺在街边,这是一条繁华而拥挤的大街,几百个中国人路过这个可怜的人的身边,却没有一个停下来提供帮助或表示同情。那个垂死的 人面无表情地熬过他生命最后的时刻,独自体验最后的痛苦,他大瞪着眼睛躺着,身体慢慢地变冷变僵,冷漠的人群对此视而不见。24小时过后,他还躺 在原地,死亡的面孔朝向沉默的天空。大街上的人们依旧推推搡搡地经过,照样若无其事地做着买卖、高声谈笑,对近在眼前的人生悲剧无动于衷。

  我在青州府的时候,也曾遇到过同样的事情,街面上有一个女人在不停地扭动,我想走上前去帮忙。周围的人急忙警告我,制止我的行为,如果我没经 要求就去碰她,与这个女人相关的人会抓住我,要我为她的死亡负责,很可能会要求巨额赔偿。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中国人往往见死不救,因为他们怕被人讹诈。他们一旦出手救人,一群或真或假的亲戚会立即扯住他,嚷着要赔偿,接下来的代价 更高,也许一个贪婪的地方官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大捞一笔,救人的人只有掏出足够多的钱贿赂才可以免罪。

  另外,我猜想还有一个原因,中国人很迷信,中国人常常远离受难者,因为他们害怕死者的"霉运"跟着他们。因此,中国人出于自保意识,任由贫病 之人死在街头,任由落水的儿童溺死河中,哪怕距离几尺远的船也不会过来搭救。也许还有一个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很贫穷,他们自己也活在苦难之 中,他们见过太多的苦难,体验过太多的苦难,对苦难已经麻木不仁了。尽管儒家持不可知论,尽管中国人的禀性注重实际,但是中国人的确非常迷信,他 们生活在对恶灵的持续恐惧中,他们对于鬼神的恐惧,超过了所有已知的民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不管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还是诸如古树 等植物。他们认为,动植物活得时间长了,吸取的天地精华多了,就可能成精。如果一个人横死,这个人就可能变成恶鬼。他们对于祖先的偶像崇拜,也是 其他民族比不了的。他们有自己完整的信仰体系,与印度的诸多信仰和基督教的信仰不同,中国人的信仰体系很庞杂;或者说,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只 要对自己有好处,中国人会拜不同宗教的神灵。中国人家里有人去世了,会把和尚道士都请来做法事,如此可见一斑。中国人信神主要是为了现世的利益, 比如说,有的阿婆信神,是为了请观音娘娘送来一个孙子。中国人虽然奉行儒学,不过儒家思想最多算得上是一个社会伦理的原则,并不能称之为信仰,我 是一直不赞成所谓儒教的说法的。

  因为中国的儒学是如此的深入人心,所以在中国人被西方人大声谴责的同时,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也应该肯定他们确实拥有的良好品性。

  布朗眼中的中国民族品性

  我们美国人不希望别的国家的人拿美国最坏的那一撮人的品行来评价所有的美国人,也不希望拿最优秀的美国人身上的缺点和蠢行来作为美国人整体的 评价标准。中国有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美国人也不能拿我们的最高等级的人和中国的最低等级的人对比,这是不公平的,这种比较不能肯定我们的优越 性,我们更不能为此自鸣得意。正确的做法是,拿最好的美国人与最好的中国人比,拿最差的美国人与最差的中国人比,这才公平。

  由于美国是世界强国,美国人总是喜欢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人,而且喜欢把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当做牛羊来看待。我们为什么不把中国人当做一个 个个体来看待呢?我们为什么不把他们当做和我们一样充满感情的人来看待呢?他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道德上,和我们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不是种类上 的不同。他们同样有希望和恐惧,同样有快乐和悲伤,他们同样对痛苦敏感,对快乐欣喜。上帝告诉我们,"所有的民族流着同样的血"。我们不能沾沾自 喜地认为我们高中国人一等。探讨所谓"劣等民族"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英国社会学家颉德2告诫我们白人,"我们应该把有关'劣等民族'的很多陈词 滥调放在一边,既不能只看肤色,也不能只看血统,甚至也不能把掌握高等知识的能力作为声称一个民族比另外的民族优越的标准。以上这些标准,并没有 科学依据"。真正的优越,不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与别的民族不同的本民族的特性,而是一个民族体现出来的奋进的力量。现在白人拥有的任何优越之处都要 归功于这种力量。

  我相信,体现在我们身上的奋进的力量,也会体现在中国人身上。我们应该避免乔治·艾略特所说的那种被西方世界普遍接受的看待中国人的错误观念 ——"中国人好像仅仅是使用厕所的动物,在他们的脸上从来看不到伟大的灵魂。"

  作为一个传教士,我想说,我们需要知道是价值和尊严让人之所以为人,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人不但是人还是我们的兄弟。中国人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他们一样会回应友善、欣赏公正,一样能和在上帝福音的影响下的西方人那样彼此友好相处。中国人与我们的不同,并不在于构成人类的基本因素上,而是 在于因习俗和环境差异所造成的表面现象上。

  从这样的视角,我们就可能理解莎士比亚所说的:

  在邪恶的事情上也有良善

  人看到的东西应该过滤吗

  那些蔑视中国人的西方人,让人联想到狄更斯《圣诞颂歌》里的吝啬鬼斯克鲁奇。斯克鲁奇认为:"穷人和受苦者,如果想死,最好去死,正好减轻剩 余人口的负担。"鬼魂严厉地质问他:"人啊,如果你有心,心里不是铁石,就先抑制住怒火,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剩余人口,他们在哪。是你来决定谁该死 谁该活吗?只有上帝的眼睛才能分辨出,你是否比成千上万个穷人的孩子更适合活下去。啊,上帝!请倾听树叶上昆虫的哀鸣:在尘世上有太多饥饿的兄 弟!"

  事实上,有很多中国人值得我们尊重和肯定。中国有很多民众确实愚钝无知,但是也有很多民众强大睿智。中国成千上万的儿童有着和美国儿童一样聪 明可爱的脸庞。欧洲人和美国人对中国人性格的判断并不公平。我指的并不是顽固腐败的满族官僚,也不是目无法纪的土匪强盗,也不是居于社会底层的龌 龊猥琐的流氓恶棍,更不是随时准备蛊惑人心的巫婆神汉。我指的是作为整体的中国人,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截然不同,所以常常被西方人误解。

  西方人和中国人之间没有什么认知的藩篱,在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时候,让我们远离偏见和意气用事,以尊重的态度去看待一个经历了3700多年历 史考验、其传说延伸到无法确知的远古时代的伟大民族——

  他们节俭、忍耐、勤劳,而且不像美国人那样,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在亚伯拉罕离开乌尔城之前的200年,他们的祖先就有了确切的记录;在基督教 时代开始之前,他们就已经在使用火器;他们最先种植茶树、制造火药、烧制陶器、提炼漆胶;当我们的祖先还穿着兽皮睡在山洞里的时候,他们已经穿着 丝绸住在房子里了;他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人早500年;他们发明了航海用的指南针,没有它,大海难以安全穿越;他们构想出人工内陆航运体 系,成功开凿了600英里长的大运河;他们在山峰上开凿道路,在卫三畏3博士看来,其建筑工艺可以与罗马人的工程相媲美;他们发明了拱顶,让我们 的现代建筑受益良多。德国人在1190年才开始用纸,但是斯文·赫定却发现,中国人用纸已有1650年之久,在耶稣诞生150年之前,中国人就广 泛使用纸张。欧洲人的商业不以硬币和实物交换为基础的历史才有几百年,而中国设立银行发行飞钱、银票,比这早得多。大英博物馆里有张中国的银行支 票,是明朝的建立者、洪武皇帝朱元璋在1368年颁准发行的。

  中国人尊重知识,奖掖学识,在所有的国家独树一帜地创立了科举制度——这是一种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合担任官员的考核办法。科举制虽然一直在儒家 经典的狭窄轨道上运行,但以知识作为衡量官员的更高标准,比我们的祖先几百年间只注重一个人的勇力的办法先进多了。汉学家毕海澜曾经在他的《盛唐 的衰落》一书中引述过一位中国作家的观点。这位中国作家阐述了中国人的等级及其各个等级的价值:

  第一等级是士人,因为智慧总是高于财富,正是智慧让人与其他低等生物相区别,让他能够为自己和其他生灵提供食物、衣服和住所;第二是农民,因 为他们的头脑没有思想,但他们的劳动为人类提供食物,他们的耕作是人类存在的根本;第三是工匠,人类的基本需求除了食物之外,就是住房等生活用 具,工匠满足人的这些需求,所以他们仅次于提供食物的人;第四是商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多样化,必须有人从事兑换和交易,于是商人就出现了, 他的位置诱使他行为不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两头搜刮,所以他的等级较低;第五是兵,因为他的职业是对社会进行破坏而不是建设,他消耗其他阶层 的产品,不生产对人类有益的东西,所以他处于社会等级的最底层,他的存在本身意味着必要的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素之一。

  中国政府的形式是温和的家长制,但是在实际运行上却很软弱、腐败、专 制。尽管如此,中国的人民仍然拥有比西方人想象的多得多的个人自由。正如派克先生写道:"中国没有护照、没有对自由的限制、没有国境线、没有种姓偏见、没 有食物禁忌、没有卫生措施,除了风俗习惯和刑事法令,没有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就像一个巨大的共和国,身在其中,个性不受约束。"

  我们不能通过在美国看到的中国人来做出对中国人整体的判断。诚然,在美国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很友好、勤劳、有耐心,有些还非常聪明。但是,这 些讲粤语的苦力基本上都来自广州的下层民众,鲜有例外。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印象很可能也来自我们的底层人,那些在美国国内没有能力获得体面生活而跑 到中国闯世界的冒险家们。

  实际上,中国能人很多——从中国回来的安德鲁主教用"有头脑的民族"来称呼中国人;格兰特将军环游世界之后告诉斯图尔特参议员,他在旅途中发 现的最令他震惊的事,是无论在任何地方,中国人与犹太人竞争,中国人都会把犹太人挤走。

  西方人都知道犹太人的毅力,他们曾独自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的绞杀,他们在与希腊人、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的历史对抗中充分证明了自己民族的优秀。 但是格兰特将军却发现在计谋、坚忍和耐力上,中国人远远超过犹太人。

  在商业竞争上,老谋深算的英国人、精明的美国人,同样不是中国人的对手。不相信的人可以问问被挤出了西贡、上海、曼谷、新加坡、槟榔屿、巴达 维亚和马尼拉的美国及欧洲的商人们。在中国之外的很多亚洲港口,中国人已作为成功的殖民者出现,他们能够对付任何竞争,所以他们在当地拥有最多的 财富,控制了大部分贸易。

  中国人的确非常自以为是,但是这一点在发表美国国庆演说的美国政客面前相形见绌,"美国雄鹰的尖叫"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因此,美国人在批评世 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自负之前都要三思。

  中国还没有出现伪造人口普查数据,让世界上觉得一个国家比它实际上更好的案例。一个在中国待了很多年、汉语流利的英国使领馆官员对中国人的性 格赞不绝口。就他的经验来看,"中国人极其忠诚,渴望被信任,有责任感,充满感恩之情并看重名誉"。他说:"我的中国朋友从来没有弃我于危难之中 而不顾,或者算计我,一次也没有。这样的乐于助人、情深义重的好品行,在我的同事和同胞当中找不出几个人来,英国人总是太会讲外交辞令了。"

  美国文学家布勒特·哈特写过一首讽刺诗,叫做《异教徒中国佬》。这首诗原名《诚恳的詹姆斯的老实话》4,换了《异教徒中国佬》的题名之后,在 美国引起了轰动。这首诗描写的是被两个白人赌徒硬拉上赌桌的中国劳工"阿新"以高超的赌术赢钱的故事。这首诗将"异教徒"的称号放在了中国人的头 上。他的这首诗歌,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排华风潮中被广为引用。这首诗里有三句描写中国苦力的话特别有名,成为排华运动中引用率极高的反华言 论:

  各种阴险古怪的方式

  各种匪夷所思的把戏诡计

  异教徒中国佬真是特别

  哈特的本意并不是要讽刺中国人,作为美国著名西部文学作家的他,只不过想描写一个生动有趣的西部故事。当时伦敦的《观察家》杂志恰如其分地评 价这首诗:"智力平平的人都看得出来,布勒特·哈特先生本意是描写自作聪明的美国人,他根本不打算攻击中国的廉价劳工。他想讽刺的是,美国白人欺 骗华工的伎俩连华工计谋的一半都赶不上。"《观察家》杂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人反对廉价华工的叫嚣背后的真实动因是美国人的自私。

  美国人看重日本人轻视中国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因为日本人的辉煌成就,使得东方国家所有的荣誉都归了日本人。以惊人速度崛起的日本人吸纳了很多 现代观念和科技发明,他们配得上西方人的尊重。

  但是,在我看来,中国人才是亚洲最优秀的。中国人与日本人有同等的智慧,还有德国人孜孜以求的精神。古老的龟兔赛跑的寓言同样适用于国家。上 海的一家华人店铺的古怪招牌无意间透露出中国人的雄心:"从火炉到雨伞都能修,只要凡人能做的都能做。"

  曾考察过中国的地质结构和地理特征的德国学者李希霍芬被誉为最了解中国国情的西方人。他曾说过:"在人类的所有民族中,中国人是唯一能在所有 气候条件下——从最冷的极寒地带到最热的赤道——都能进行伟大而持久的行动的民族。"

  科尔克霍恩引用了他的一句话:"无论在哪里,只要华人得到立足之地,再加上一瓢之水,他就可以让世间万物生长。"科尔克霍恩在李希霍芬的基础 上发展了对中国的认识:"她(中国)具备一切构建伟大国家的因素,唯一缺少的是意志和引导的力量。有了这一东风,你会发现中国早就万事俱备。中国 多的是能人,他们拥有完美执行的能力,高度计划的头脑和勤劳工作的双手。"

来源: 《辛亥革命》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2012年9月5日星期三

南方周末 顾昕:奥巴马新医改:走向有监管的市场化

http://www.infzm.com/content/42942
奥巴马新医改:走向有监管的市场化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顾昕 最后更新:2010-03-25 09:32:14

按理 说推进全民医保是一件好事,为什么美国民主党总统居然好几十年都办不成事呢?

中国的新医改正在艰难前行。在地球另一端,奥巴马总统终于在参众两院通过的医改法案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由此美国 正式迈入了全民医保的时代。

要说中美医改之路都难行,但难的地方有所不同。医疗是一种服务,任何一种服务都必须要有需方和供方。所谓需方就是 埋单者,而供方就是服务提供者。医疗体制改革说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就是把需方和供方两头搞定。中国的新医改之所以异常艰难,其原因就在于必须 在供需两方同时进行改革;尤其是要在医疗服务领域打破公立医院的主宰,推动有序的竞争,是中国新医改难点中的难点。美国的新医改相对简单一 些,其公立医院原本就不具有主宰地位,因此其重点在于需方改革,也就是对医疗保险体系进行改革。

即便如此,美国的医改并非奥巴马登高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实际上,从肯尼迪总统时代,推动医改就成为历届民主党的主 要政纲,但历届民主党总统的医改全都铩羽而归。奥巴马总统在上任后不久发誓,要成为最后一届"医改总统"。他把自己的政治生命都放上了赌桌。

美国为什么一定要搞医改呢?其中的缘由很多,但有两点与中国有些相似。一是"看病贵",在美国具体表现为医保保费 越来越贵;二是很多人没有医疗保险。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未能实现全民医保还多少有些说头。美国可是堂堂世界第一发达国家,而在发达国家中,美 国恰恰又是惟一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有大约15%-20%的美国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这在不少美国人看来,完全是一个笑柄。

按理说推进全民医保是一件好事,为什么美国民主党总统居然好几十年都办不成事呢?依照我们某些专家的看法,推进全 民医保也非常简单。说白了,政府直接办医疗保险,平价了,保费自然不贵;或者干脆政府直接兴办公立医院,也都平价,甚至免费,让医护人员都发 挥奉献精神,那么老百姓看病治病自然就不贵了。在这些中国人看来,老美们玩一玩IT还行,但居然不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医疗的粗浅道 理,简直是傻到家了。

还真是,愚笨的美国人太多太多了。从奥巴马提出医改法案,直到医改法案生效,居然赞成者和反对者一半儿对一半儿。 赞成者此处无暇细表,说说反对者吧。反对奥巴马医改的人各色各样,但大多指责奥巴马要把美国医疗体制带向"社会主义",而奥巴马本人及其支持 者大都竭力辩解,声称自己的医改不是要搞"社会主义"——敢情在美国,"社会主义"是一顶大帽子。

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对公立的机构抱持怀疑态度。如果一碰到民生艰难就呼吁政府免费,让政府养人建机构为人民服务,那 么第一个问题就是谁来出钱养活公立机构的服务人员。这当然是老百姓的税银了。公立机构多了,免不了就会行政化,形成上下等级体系,人人眼睛朝 上,官僚滋生,时常还会潜规则横行,服务的品质自然就会每况愈下。同时,一旦什么东西免费了,民众也会滋生出无止境的需求,一旦这些需求得不 到充分的满足,还会抱怨连连。关于这一点,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就是那个人口论的鼻祖)早在上上个世纪就看明白了。实际上,世界上的确有不 少国家和地区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而提供免费医疗的公立医疗机构大多成为民众抱怨的对象。

其实,奥巴马压根儿就没有打算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这样的念头对于多数美国人来说想都不要想。美国的医保体系以 商业医疗保险为主,但是政府也恪尽其责,很早就为那些根本无法在医疗保险市场上买到保单的弱势群体,即老年人、贫困者和儿童,建立了公立的医 疗保险。为了推进全民医保,奥巴马本来打算扩展一下现有的公立医疗保险,尤其是放松一下面向穷人的医疗救助体系,把更多低收入者纳入。但是, 即便是这种强化公共部门职责的渐进式努力,都遭到广泛的怀疑和批评。

于是,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进行了妥协,不再坚持原有扩大公立医疗保险的思路,而是决定政府通过一定的补贴,鼓励 民营非营利性医疗保险的发展。这是一种公共部门与民间组织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思路。正是这一全新的改革战略,为奥巴马的新医改大计,冲出了 一片新天地。

具体来说,奥巴马提出建立所谓的"健康保险交易项目",为所有不可能通过其工作单位购买医保的人提供平价的医保保 单。本来他计划在联邦政府中设立全国性的健康保险交易项目(也有人翻译成 "健康保险交易所"),但在最终的法案中改为由各州设立。说白了,这是一种平价医疗保险资助计划。无论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医疗保 险机构,只要符合一定的资质标准,就可以成为该项目的定点医疗保险机构。民众参加这样的医疗保险,可以获得一定的税务优惠,医保机构也能获得 一定的补贴。

政府规定的资质标准,相当于监管标准,内容全面而细致。例如,其中规定医保机构必须接受任何人的投保申请,也就是 说,不得拒绝任何"病秧子";再如,政府对医保机构的保费标准设定了天花板,同时医保报销的服务又不能缩水。

有了这种创新性的思路,美国政府不必将民众的大笔税银砸向公立机构的无底洞,而是通过补贴大力推进民办非营利性医 疗保险机构的发展,使之同商业性医疗保险展开竞争。其实,美国本来就有不少民办非营利医疗保险机构,只不过与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相比,实力不够 壮大而已。说到底,这是一种有监管的市场化之路。

有趣的是,这种创新之路,最初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保险学者原创的,但在美国长期以来被认为缺乏可行性。这一思路在 欧洲国家倒是广受欢迎,在推进欧洲全民免费医疗和全民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居功至伟。现在,墙外盛开的鲜花终于被移植到了美国的墙内。

(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评论6条
infiniteliberty
跑路才是这辈子的唯一指望,下辈子投胎记着带地图
2010-03-28 23:58:56 回复

zidane2008
无语了,我们的政府!1
2010-03-26 00:46:39 回复

kylexy
人家有阻力是来自于中产阶级,是平民。我们有阻力是来自于G党内部,是特殊利益集团。
2010-03-25 20:28:49 回复

nanfanglangren
毕竟别人的综合国力比咱们强不少啊,他们有钱这么做啊。我还的慢慢来啊,但改革是必须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医疗保险才有出路。

2010-03-25 20:02:08 回复

草人
虽然说的是美国,但也让我想到了我们。
2010-03-25 16:38:11 回复

gangqiangpp
是因为人家的民众有权力,而我们没有,我们只能等待国家领导的施舍了
2010-03-25 11:33:45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南方周末 王健:险胜一筹的美国医改法案

http://www.infzm.com/content/43360
险胜一筹的美国医改法案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王健 最后更新:2010-04-02 12:24:24

标签美国医改

尽管 奥巴马总统在医改中表现出了果断,但医疗改革能否如其所言,发挥应有的效果,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3月23日,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取得其上任以来改革最大阶段性成就。根据美国预算办公室的估计,该项 法案的总成本将达到9400亿美元,其实施将在未来十年间减少1380亿美元的赤字,同时将美国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扩大至95%(不包括非法移 民),基本实现全民医疗。

建立和完善普惠国民的医疗体制,是小罗斯福、杜鲁门、约翰逊等多位美国总统苦苦追求的目标。过去近20年克林顿和 布什政府任内不同方向尝试和努力,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在总结先前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奥巴马凭借其坚忍不拔的努力、法律专业的背景以及个人声 望,兑现了其"将成为最后一位进行医疗改革的美国总统"的诺言。

一波三折

奥巴马的医疗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先扬后抑再扬"的过程。简单而言,美国的立法需要经过五个阶段,即: 立法前对问题进行定义和阐述,法案草拟后经两院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两院全体投票表决,两院通过合并版本,最后由总统签字立法。此次医疗改革就 是卡在"两院通过合并版本"这一环节,险些功亏一篑。

2009年1月20日就职演说中,奥巴马宣布优先施政议程时提到,"我们将回归科学,运用科技的奇迹提高医疗质 量,降低医疗费用。"为了使法案可以更好地包容各方观点,在规划和决定医改基本原则和思路同时,奥巴马把具体立法文本草拟工作交给参众两院民 主党同事完成。

到2009年10月13日,有权起草医改法案的五个委员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劳工和教育委员会、能源和商务委员 会,参议院卫生委员会和金融委员会)均顺利通过了相应的医改法案。而到12月24日,参众两院也通过了院内合并后的医改法案。

然而,2010年1月19日在马萨诸塞州举行的参议员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Brown得胜,终结了民主党在参议院 60%多数的局面。这就意味着,两院合并后的医改版本可能将在参议院遭到否决。不仅如此,民主党人将无法阻止共和党人通过"阻碍议事程序"把 医改议案"拖死",因为只有60名以上参议员同意的情况下才能禁止该程序的启用。

危急时刻,奥巴马凭借其对美国法律的了解,大胆地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启动了"调解程序"。根据美国法律"阻碍议 事程序"不得用于"调解程序"议案。为此,众议院医改立法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众议院直接就参议院的医疗改革法案进行投票。另一部分是 由众议院规则委员会另外起草一份调解法案,对参议院的医疗改革版本进行部分修订以体现众议院的意见。该法案也将分别提交参众两院投票表决,如 果获得半数以上支持,也将交由总统签字立法。

2010年3月21日,参议院版本的医疗改革法案以及调解法案均在众议院通过。3月23日,奥巴马总统已经签署了 医改法案,参议院对调解法案的投票将随后进行。由于民主党在参议院的席位超过半数,可以预见,调解法案立法生效仅仅是时间问题。

医疗交易所名存实亡

奥巴马快刀斩乱麻的做法值得称道,但仍然为此付出了代价。根据《1974年预算法》,应用"调解程序"需满足 Byrd规则——调解法案仅针对最近采纳的预算案,一般就是对当年的预算案进行调整,它禁止在预算协调议案中加入与预算无关的内容。显然,奥 巴马一直倡导的"公共选择"条款无法写入调解法案。

根据参议院的改革方案,尽管也包括建立新的医保交易所,但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措施使得个人和小企业主有能力支付医 疗保险,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同保险公司的竞争并提供医疗保险。因此,参议院医改法案中,保险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

然而,众议院方案中的医保交易所则是在建立公共保险机构、鼓励合作医保机构基础上,为个人和小企业主购买医保提供 一个可以进行更多比较和选择的透明的功能性平台。不仅如此,政府还将在医保交易所中直接提供保险计划("公共选择"条款),由健康和公众服务 部部长管理。由于政府直接提供医疗保险,增加了保险市场的竞争,因此可以很好地限制私人保险公司的提价行为。

因此,此次医疗改革所建立的医保交易所仅仅是一个信息平台,方便医保购买者货比三家。为了扩大医保覆盖面,政府将 主要采取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方式,使居民有能力在医保交易所购买保险。但是,如果未来保险价格大幅上涨,对危如累卵的美国财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 霜。

医改预算估计饱受质疑

仔细阅读参议院医改的融资计划,就会发现医改支出主要通过对医疗行业加税并且削减支付给医疗提供商的医疗补助计划 支出来实现。然而,这些措施最终将提高医保的价格。为了保证覆盖面,美国政府未来的补贴支出将会相应上升。如此一来,实际情况可能同美国预算 办公室(CBO)的估计存在巨大差异。

早在2009年11月16日,《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 Robert Samuelson就发表了一篇题为《现在花,以后挣》的文章,质疑CBO对医疗改革财政中性的判断。他指出,为了保证"财政中性",医改法案剔除了很多 高成本项目并包含了大量或有收入。例如,根据CBO的估计,关于提高医生报酬的计划将耗资2100亿美元。由于无力支付,这一计划被移入了其 他的法案。前美国预算办公室主任 Douglas Holtz-Eakin于2010年3月20日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根据其估算,医疗改革法案的实施将在未来十年增加5620亿美元的赤字。

如果医疗改革的实施在未来无法保持收支平衡,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因 此,未来奥巴马政府很可能在控制医疗费用、降低居民投保支出方面出台新的举措,而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总之,医改法案的签署生效,既是改革进程的结束,又是对奥巴马医疗改革检验的开始。由于没有加入"公共选择"条 款,保险市场的竞争性并未明显提升,如果没有后续相应的措施,近年来保费飙升的问题仍然难有改善。不仅如此,单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提高医保 覆盖面很有可能加剧美国政府未来的财政负担。此外,医改立法并没有得到共和党的认可,这也为医改法案的有效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奥巴马总 统在医改中表现出的果断和能力让人钦佩,但医疗改革能否如其所言,发挥应有的效果,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评论6条
wahaha87
今年,政府医疗体制改革已经颇具效果,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监督,把疗效与医师工资水平紧密结合,切实百姓看病难,医药贵的问题。
2010-04-05 17:39:14 回复

minph
中国目前的医疗是人民不满意、医务工作者不满意,不知道谁比较满意!
再次重申中国医疗三大毒瘤:落后的医疗理念和制度、腐败无能的卫生行政管理人员、严重损害医学科学性的中医药等反科学势力。
2010-04-05 15:11:26 回复

zjw119
是否少报道美国的优点,不然的话我们的幸福指数会下降的,不和谐的国际关系因素由然而生:我们怎么会比美国差呢?........
2010-04-05 11:37:03 回复

lshack007
美国的政治制度确实很大程度制约了医疗体制改革,我们国家的党政机构的腐败也同样制约了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也许全世界都一个德 行.......
2010-04-04 16:57:32 回复

xiaoke123
这是美国人的民主胜利。真该叫中国的管理层汗颜!
2010-04-04 13:20:02 回复

qiyueshiwu
中国医改何时了,
2010-04-02 10:43:48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南方周末 尹伊文:高物价高税负,丹麦为何走得比美国好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787
高物价高税负,丹麦为何走得比美国好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尹伊文 最后更新:2012-08-17 09:21:09

(向春/图)

美国是"藏金钱财富于民",丹麦是"藏人力财富于民"。

美国的医疗教育价格高昂,为什么资本和人力不涌入这些行业,使价格降低达到平衡呢?

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民选政府是理性的。但现实情况远比一厢情愿的"相信"更复杂。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丹麦,那里的"高物价"给我留下了特殊的记忆。丹麦许多东西的价格都比美国高,尤其是在饭店吃饭,往往会贵一 倍。当我大肆抱怨丹麦什么东西都比美国贵时,一位朋友提醒我说:"丹麦教育和医疗的价格可比美国低得多。"

朋友的话有醍醐灌顶的效果,使我以后在观察物价的时候,有了新的视角,而对物价差异将会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也有了更深层的思 考。

两种不同的物价结构

美国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都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名牌化妆品、手袋、牛仔裤等,其低廉的价格常让中国游客赞叹不已。"低价格"刺激消 费,美国人因此大量消费这类产品。"高价格"抑制需求,美国高昂的医疗教育价格,使得许多美国人减少对医疗教育服务的消费。这种物价 结构,鼓励了人们多消费"低价"的化妆品、手袋、牛仔裤,少消费"高价"的医疗和教育服务。

丹麦的物价结构和美国的不同,一般消费品价格高,医疗教育服务的价格低。这种物价结构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减少了对一般消费品的 需求,增加了对医疗和教育的消费。不同的物价结构,促成了不同的消费行为;而不同的消费行为,又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的深远影响。

美国高昂的医疗价格,导致了人们抑制医疗服务的需求,结果是健康素质下降。从宏观的健康指数来看,美国的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要 比许多欧洲国家差,尤其是那些有全民免费医疗福利的北欧国家,它们的健康卫生指数都远优于美国。譬如千名婴儿死亡率,美国是6,丹麦 是4(2005年)。

教育费用高昂会抑制教育需求,不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素质;而免费教育可以扩大教育需求,使人力资本素质升级改进,为高科技产业的发 展提供条件。丹麦的教育福利制度为丹麦培养了优质的人力资本,使丹麦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表现出色。

丹麦的医药业和机械制造业都很发达,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丹麦专业人才,从事了高端的研发工作,使这些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 位,带动了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丹麦整体经济的良好表现突出地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丹麦的人均GDP名列世界前茅,比美国高。第 二,丹麦的失业率一直很低,金融危机前多数年份是在2%至3%,即使在受到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后的2009年,丹麦的失业率也只有 6%,而美国则高达9%以上。第三,丹麦很少财政赤字,美国则赤字严重,以致美国国债评级被下调,当欧洲很多国家深陷债务危机泥潭 时,以高福利著称的丹麦却没有发生债务危机的问题。

高福利而无债务危机,这是丹麦整体经济运作良好的结果,也是丹麦平衡福利和税负的政策的成功。

两种不同的"藏富于民"

免费的医疗教育福利,需要用税收来支付和维持。分析税负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强调减税,减所得税增加可支 配收入,减增值税降低物价,收入多了,物价低了,可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另一条思路不强调减税,而是强调要把税收用到医疗教育福利 上,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长远的发展打基础。

美国的发展追随的是第一条思路,自里根政府以来,减税成为刺激经济的一大法宝,GDP在减税的刺激下的确获得了增长,却也造成了 两个深远的问题。一是贫富差距加大,由于穷人本来缴税就很少,减税能带给穷人的利益有限,富人才是减税的最大受益者;而且,由于减税 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一些福利项目被削减了,穷人无法再获得这些福利援助。二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剧增,2011年夏天美国发生 "国债危机",国债评级被下调,减税是造成如此庞大国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丹麦的发展追随第二条思路,丹麦是世界上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丹麦的增值税(VAT)是25%,所得税是43%至63%。丹麦的 所得税采用了向穷人倾斜的累进税率,穷人税率低,富人税率高。虽然增值税不分贫富,大家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缴25%的税,但由于救济性 福利的受益者主要是穷人,而这些福利又是用税收支付的,所以税负通过福利起到了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丹麦的基尼系数很低,是世界上贫 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丹麦的高税负制度不仅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且使政府有财政能力向全民提供免费的医疗和教育福利,通过这些 福利丹麦公民的健康和教育素质获得了提升,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教育指数,丹麦排在世界最前列。医疗和教育福利为丹麦积累了高素质的人力 资本,给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如果从"藏富于民"的角度来看,美国是"藏金钱财富于民",丹麦是"藏人力财富于民"。减税带来的金钱财富可让人及时消费享乐, 而高福利增加的人力财富则可以给人带来更长远和更全面的幸福。对比美国和丹麦的下列指数,可以看到这两种不同的"藏富于民"政策的社 会效果。(见图)

(李伯根/图)

为什么无形之手没那么灵

当我向朋友们介绍丹麦和美国不同的价格结构和社会效果时,有人表示困惑,他们往往会问:美国的医疗教育价格高昂,为什么资本和人 力不涌入这些行业,使价格降低达到平衡呢?这个疑问中的逻辑源于亚当·斯密的原理:人是自私逐利的,高价格带来高利润吸引资本和人 力,这些资源的涌入增加了供给,供给多了竞争大了价格就会降低,这正是无形之手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调节来指引社会资源作优化配置。这 是现代经济学的最重要信条。

市场价格在很多情况下的确发挥了很好的资源配置作用,但由于医疗教育的特殊性,使这只无形之手丧失了正常的功能。

医疗教育的特殊性,既表现在供给方,也表现在需求方。从医疗供给方面来看,美国有两个重要的供给方成员:医务人员和医疗保险公 司。这两个成员都利用了特殊性来干扰资源配置,以便自己从中牟利。

医务人员牟利的一大法宝是有意制造"医生供给稀缺",以推高医疗价格。医疗产品有两大特殊性,一是医生的培养训练周期很长;二是 医疗服务事关人命,需要严格的准入门槛,以防庸医混入。准入门槛的设立需要医务专业人员的参与,正好给了他们机会。同时,他们又利用 美国政治结构中的"游说制度",来为自己"逐利"。

美国医生成立了一个社会团体——"美国医生协会"(AMA),进行游说活动。很多年来AMA总是宣传"美国医生过剩",进行各种 游说,以致在1980年代时,美国停止建立新的医学院。直到2002年,当医生短缺的现象变得极为严重,AMA才发表声明说,自己以 前关于医生过剩的评估是"预言的错误"。1980年代,美国二战后的"婴儿潮"人口正开始进入四五十岁,很容易预见心血管疾病、癌症 等的发病率将会增加,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医生,但AMA竟预言"医生过剩"。

虽然后来美国又重新开始建立一些新的医学院,但为时过晚,"婴儿潮"老龄化的步伐远远快于漫长的医生训练期,致使医生短缺的现象 持续严重。

利益集团的干扰

对美国的消费者来说,医疗价格高昂不仅是指看医生的费用,更是指医疗保险公司的保费。根据美国著名医疗保险公司Kaiser的调 研,2009年家庭医疗保险的平均费用每年是一万三千多美元(相当于那里一辆汽车的价钱)。美国医疗保费近十余年来飞速增长,在 1999至2009年间增加了131%,而同期的一般通胀只有28%。保费的飞涨带来了保险公司利润的剧增,在2000至2009年 期间,美国十家最大的保险公司的利润增加了250%。如此剧增的利润会吸引趋利的资金,但资金进入医疗保险公司并不意味着进入医疗服 务。医疗保险公司不提供医疗服务,它提供的是支付医疗费用的金融服务。当保险公司获得大量资金,它们不会去雇用更多的医务人员增加医 疗服务,只会用资金扩展保险公司的业务。

医疗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展带来了两个重要的相关后果。第一,保险公司雇用了更多的专业人才为自己创造出各种各样复杂的保险项目使利 润最大化,这些项目给医生带来了巨大麻烦,医生需要雇用更多人手来处理这些复杂的文牍工作。复杂的分类、复杂的程序、复杂的规章、复 杂的计算……稍有不慎出了差错,医生就可能收不到保险公司的付款。有的医生抱怨说,他只能雇一名护士为病人服务,却要雇两个人来应付 这些文牍。医生多雇用人员的费用,自然会转嫁到病人身上,成为医疗费用高昂的一个因素。

第二,保险公司利用手中的资金雇用大量人才进行国会游说,促使国会通过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立法。2009年当国会辩论奥巴马的医改 法案时,国会中为医药业游说的人员大增,正式注册的游说者就有三四千人,其中有不少前国会议员,譬如路易斯安那州的前众议员陶辛 (Tauzin)领导了一个为医药公司游说的团体,他曾在国会工作过25年,有丰富的人脉关系又熟悉操作程序。医药业的公司付给这些 游说者高额工资,陶辛的年薪是200万美金,外加更多灰色款项。付出的高薪能得到更高回报,医疗保险公司就从游说中得到两个重要回 报。

第一个回报是迫使奥巴马的医改法案取消了"国营医疗保险"的条文。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有覆盖全民的国营医疗保险,美国也有部分 国营医疗保险,覆盖65岁以上的老人和极端贫困的穷人,奥巴马的民主党提议扩大现有的国营医疗保险,以覆盖更多人。但在保险公司的强 力游说之下,国营医保的条文绝大部分被取消,为私营保险公司消除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使它们更容易推高保费价格。

第二个回报是医改法案规定了所有人都必须购买医疗保险。在法案通过之前,美国有大约16%的民众因经济等原因不购买医疗保险,现 在他们被强迫勒紧裤带也要买保险,这就给保险公司送来了一大批客户,带来了巨额的生意。

果然,最近几年来医疗保险公司的利润节节上升,至2011年底,几家大保险公司的利润已连续三年打破历史纪录。

"资金-话语权-利润"的循环配置

美国的国会议员是选举产生的,因此,保险公司在游说国会的同时,也要游说选民。为了打动选民,它们编织了各种理论理由,说明私营 保险是最好的,国营保险是个坏东西。它们使用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市场"。它们说,只有私营保险公司才能通过市场竞争提供高效的医疗服 务,国营保险效率低,影响资源配置优化。对于"市场"的信赖本是美国民众的心理特点,经过保险公司的强势宣传,这种心理更被反复加强 了。虽然在辩论医改法案期间,超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做了深入调研并提供了大量数据,证明现有的国营医疗保险(65岁以上 老人的)比私营医疗保险公司的行政成本低、服务效率高,但保险公司的宣传仍能产生"洗脑"效应。

保险公司的一个重要"洗脑"战略是妖魔化外国的国营医保制度,它们挑选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一些问题个案,进行片面夸张的歪曲宣 传。由于大多数美国选民没有亲历过外国的医疗制度,而且也懒于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很容易被宣传忽悠。保险公司还进一步危言耸听地 说,如果让国营医保进入市场来和私营医保竞争,由于国营医保实力强大,必把私营医保排挤出局。它们创造出一个"国进民退"的恐怖神 话,最终使法案删除了国营医保的条文,使国营医保不能进入市场竞争,使民众失去了一种消费选择。

真实的市场不是抽象虚拟的,资源的流通配置并不像理论描述的那般理想。在美国的真实市场中,大量资金流入了保险公司,使保险公司 有了巨大的话语权,它们利用话语权禁止国营医保进入市场,使自己的利润能够更加稳定地增长,能够更加吸引资金,能够更加增加话语 权……如此循环往复,如此配置资源。

在美国的真实市场中,教育的供给也有其特殊性,虽然不像医疗那样复杂,但在"教授培训周期长"方面具有共性。美国的教育费用高昂 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建立一个新大学需要众多的科系和复杂的机构,吸引生源还需要长期累积知名度,这和生产简单产品很不一样,这就使得 无形之手在配置资源时,不能像"牛仔裤涨价了,资金流入牛仔裤行业,牛仔裤供应多了,价格下降"那样简单。

理性缺乏的困境

除了供给方面的特殊性,医疗和教育在需求方面也有特殊性,这也是使无形之手失灵的重要原因。

对教育的需求和对其他许多消费品的需求有所不同,因为接受教育是一件"现时吃苦、未来受益"的事,所以消费教育需要消费者有理性 的意志,但是,并非所有消费者都如此理性,很多人会倾向于及时行乐,而不去寒窗苦读。教育的另一个特殊性是其"外部性",即教育有外 部影响和溢出效应,因为教育可以使人口的素质提高,能对整个社会溢出有益的影响。穿不穿牛仔裤对整个社会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受不受教 育则对社会的影响很大。正因为教育有这样的外部性,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教育进行干涉,而不是听任无形之手的摆布。譬如美国就有强迫义 务教育的规定,年龄未及16、17或18岁(各州对年龄的规定不同)的未成年人,必须接受教育,否则要受处罚。这样的强制规定既是为 了受教育者个人的未来利益,也是为了社会的共同利益。

理性在教育需求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医疗的需求方面,理性的角色更加重要而且复杂。医疗需求的复杂性至少有两点。第一点是"生 病的不可预知性",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也不知道会生什么病。第二点是"回报的不可预知性",由于"生病的不可预知性",人 不知道为未来看病储蓄投资的钱能有什么回报。人对教育所作的投资,可以预期有一定的未来回报;人对未来生病所作的投资,回报则很难估 计,如果未来不生病,投资岂不白费了?面对这些不可预知性,即使是理性的消费者也难于做出符合长期理性预见的决定,至于非理性的消费 者则更会采取非理性的行动。

个人的非理性行动,牵动了无形之手的非理性运作,导致市场失灵。

什么样的政府更理性

在为医疗和教育配置资源时,消费者的非理性造成了无形之手的失灵,因此需要一只更理性的手来纠错,政府往往扮演了这只理性之手的 角色。

政府是不是都是理性的?什么样的政府更趋于理性?

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民选政府是理性的。但现实情况远比一厢情愿的"相信"更复杂。美国的医疗保险公司等利益集团,恰恰是利用了美 国的选举制度来使资源的配置对自己有利而对社会有害。这些利益集团为自己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算计,导致了政府政策的非理性。

计划经济往往推行全民福利政策,把大量资源配置给医疗和教育。古巴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而成功的例子,它的医疗体制取得了低成本、高 效益的成果,古巴的多项重要公共健康指数都达到了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水平,譬如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古巴的水平和美国相同,而古巴的 人均医疗支出成本却还不到美国的二十分之一,联合国、世界银行等都对古巴的医疗制度高度赞扬。(关于古巴医疗制度详情可参见拙作《在 世界边缘的沉思》)

不过,古巴虽然配置医疗资源表现了理性和高效,但在配置资源进行其他经济活动时则并不成功。计划经济往往产生如下问题:即使教育 医疗福利提高了人力资本素质,但这些人却没有"用武之地",不能在经济活动中发挥潜能,这是计划经济常患的半理性、半非理性的分裂 症。这种分裂症导致古巴不能像丹麦那样,教育培养出人才,并使其有用武之地,最终对经济的整体发展作出"可持续"的贡献。

"高税负-高福利-高素质"的艰难历程

当前的欧洲债务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很多人认为债务危机是欧洲国家的高福利政策造成的。但只要认真查看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 就可以发现,以高福利著称的北欧国家没有一个在债务危机的名单上。北欧的冰岛在2008年发生过银行破产危机,但那是因为银行私有化 后恶性膨胀所致,与高福利无关。(关于冰岛问题详情也可参见拙作《在世界边缘的沉思》)

北欧国家之所以能够避免债务危机,是因为它们的高福利是用高税负来支付维持的,因此是可持续的。希腊的福利还不如北欧国家的高, 但因为全民逃税,因此陷入债务危机。

高税负是提供高福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想能像丹麦那样,高税负支付高福利,高福利培育高素质,至少还需要另外两个条 件。一是政府官员要廉洁,不能贪污纳税人的钱;第二是医疗教育体制要优良,能把税负带来的资源有效地使用。如果做不到这两点,渴望减 税的利益集团就会趁机游说,颠覆高福利的必要条件,使一个国家不能走上丹麦式的发展道路,而滑向低福利低素质的境地。

要做到这两点当然很不容易,尤其对那些腐败根深蒂固的国家,对医教体制在迷失中不知所措的社会,需要非常艰苦的改革才可能具备类 似条件。因此,扩大视野,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参考他国得失,以更丰富的维度来思考自己面对的难题,应该是有所补益的。

(作者为牛津大学博士)


评论26条

五仁月亮
值得我们借鉴,前提是当官的不要那么腐败,比如现在这样
2012-08-25 00:02:58 回复

恒向线
分析得很好,希望中国能够找到自己的路,而不是光说不练,只会看热闹
2012-08-24 14:01:42 回复

etmear
这种制度的根本还是在消费上 你不管怎么转嫁 只要存在过度消费的问题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制度的可持续性不是靠一两个规定就可以做到的 是靠整个社会机制达到的

美国跟丹麦所面对的问题显然大不相同

不能说这两个制度方式谁就一定好过谁 只能说在执行上丹麦的效率显然高于美国
2012-08-23 16:20:30 回复

buluc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2012-08-23 14:30:11 回复

勇敢的心
因此,扩大视野,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参考他国得失,以更丰富的维度来思考自己面对的难题,应该是有所补益的。
2012-08-23 10:26:43 回复

陈熊飞V号
不要忘记,他们的高税负背后,还有高福利。
2012-08-23 10:19:28 回复

自由松绑
医疗 教育体制  福利 税负
2012-08-23 10:18:37 回复

xuyuan599
一个侧面看这个问题。蛮有意思。受教了呵呵
2012-08-23 02:03:45 回复

shuyzy
相较咱们这里就更不谈了,咱们连减税都难么难......
2012-08-22 22:47:33 回复

拾荒蛋糕
难啊
2012-08-22 22:22:57 回复

柯旋
看了后受益匪浅。
2012-08-22 20:51:47 回复

万兽园
很喜欢这一段:高税负是提供高福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想能像丹麦那样,高税负支付高福利,高福利培育高素质,至少还需要另外两个条 件。一是政府官员要廉洁,不能贪污纳税人的钱;第二是医疗教育体制要优良,能把税负带来的资源有效地使用。如果做不到这两点,渴望减税的利益集团 就会趁机游说,颠覆高福利的必要条件,使一个国家不能走上丹麦式的发展道路,而滑向低福利低素质的境地。
2012-08-22 19:45:17 回复

# Red&
奇文!
2012-08-22 19:29:50 回复

小猫开心everyday
一条思路强调减税,减所得税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增值税降低物价,收入多了,物价低了,可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另一条思路不强调减税,而是强调要 把税收用到医疗教育福利上,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长远的发展打基础。
2012-08-22 17:14:20 回复

dh.52
"譬如千名婴儿死亡率,美国是6,丹麦是4"         在中国光计划掉的都不止这个数吧
2012-08-22 15:27:33 回复

390609559
藏金钱富于民,藏人才富于民。前者能刺激短期的财政增长,促进市场的活力。后者更长远的稳固社会。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尤其像我们腐败根深蒂固的 国家对医教体制在迷失中不知所措的社会,需要非常艰苦的改革才能具备类似条件。
2012-08-22 12:56:52 来自南周阅读器 Windows Phone 版 回复

子琛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去思考???!!!
2012-08-21 20:27:25 回复

wjs20062046
值得一读
2012-08-21 19:04:26 回复

ASCE
都说烂了 还是那些东西 中国不还是那样子么 有什么好说的  腐败 民生 XXX…… 
PS:古巴政府是不错  但是古巴和丹麦的社会产业结构能比吗  就好比菲律宾的大学生很多都去当保姆佣人了  古巴政府再怎么好在这方面也是无能为力的  因为这需要一个国家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才能有所改善 比如日本 只不过三四十年前日本抢了那么个好机会 而现在国际化这么"严重"  所以落后的一方几乎不可能通过传统的方式赶上先进的一方
2012-08-20 15:00:15 回复

致一
分析税负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强调减税,减所得税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增值税降低物价,收入多了,物价低了,可以刺激消费, 拉动经济。另一条思路不强调减税,而是强调要把税收用到医疗教育福利上,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长远的发展打基础....要做到这两点当然很不容 易,尤其对那些腐败根深蒂固的国家,对医教体制在迷失中不知所措的社会,需要非常艰苦的改革才可能具备类似条件。
2012-08-19 18:06:57

tangsengquqi
我们国家是什么样
2012-08-19 09:19:23 回复

土豆
文章是一篇好文章,没有高谈阔论,有理性的分析,但我真心希望作者能回中国,到中国看看,看看实际情况,做出一些贡献。。我喜欢德鲁克。
2012-08-18 18:08:49 回复

shinodas1989
美国是移民国家,丹麦是么= =没有可比性。
2012-08-18 15:35:01 回复

柯旋
这个和移民不移民没有太大关系。
2012-08-22 20:53:06 回复

冬ㄩ 唔傷а
最后一句是说我们吗?诶,中国在医疗方面要走的路确实还有很长
2012-08-18 11:12:23 回复

rowvy
丹麦的高赋税、高福利的作法在中国还有一个难关,就是中国人的养生关。我身边的注重养生而"泄露"福利的例子有两个:
    一个是有老人因为医疗报销比例比较多,个人负担部分远低于日常生活费用,所以,在"更健康的生活"等现代理念影响下,一年买药一千多元,大部分是过期扔掉 的。而我家侄儿现在也有"喜药"的某些苗头,虽然现在是一包板蓝根就解决了他。
    第二个是医疗费用购买日用品和保健品。
2012-08-17 17:54:31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共匪洋奴对文化传统的态度

RNWChinese @RNWChinese 12 年9月4日, 3:48 下午
圣尼古拉斯节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 荷兰每年12月5日的圣尼古拉斯节、庆祝孩子出生时吃的撒上小甜豆的面包干,如今已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保护,登上了世界遗产 名录。 read more http://t.co/GHB1KIXn = http://bit.ly/Q0WH3t

lihlii @lihlii 12年9月4 日, 4:12 下午
看荷兰人将自己的一点点生活习惯都当作宝贝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任何一段小破城墙,小城堡,小风车,都保护起来成为城市的亮 点;>@RNWChinese 庆祝孩子出生时吃的撒上小甜豆的面包干,登上了世界遗产名录。 http://t.co/tLPQMxks = http://bit.ly/Q0WH3t

lihlii @lihlii 12年9月4 日, 4:12 下午
日本东京街头见到一些不起眼的破烂遗迹都有石碑标注为保护文物;而共匪大肆"打砸""封资修",破四旧;反共的洋奴们也是比赛谁砸烂支那传统文 化,谁就够"先进"。 对比之下真令人感叹莫名。 @RNWChinese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关于原教旨主义的误解

lihlii ‏@lihlii
扯淡问题。维族的问题和原教旨无关。原教旨也可以是进步势力。"@wkpub: 喀什葛尔在西南疆 RT @EnochLu: 请教大家,南疆还是北疆的维族哪个是更加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
12年9月 5日, 7:46

立里左右开弓反击无神论和基督教思想专制土奴洋奴 http://lihlii.blogspot.nl/2012/06/blog-post_05.html

读美国史散记 新教的理想正是传承这种极端的原教旨主义理想。…为什么极端的原教旨主义理想会扎根在小店主阶层头脑中,…我以为特别要注意这种美国建国的宗教乌托邦理 想。 http://lihlii.blogspot.nl/2012/02/blog-post_3966.html

090401 维舟:人人都是原教旨主义者 http://lihlii.posterous.com/090401 http://lihlii.blogspot.nl/2012/03/090401.html
091211 立里:儒家,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原教旨主义论集 http://lihlii.blogspot.nl/2012/02/091211.html
120216 立里:儒家,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原教旨主义论集 http://lihlii.blogspot.nl/2012/02/120216.html
091211 立里:儒家,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原教旨主义论集 http://post.ly/5PBpC
狂热,极端,原教旨,都可能是美的,善的 https://www.google.com/buzz/changsimeng/Q6SfpfdZAa8/

原教旨主义思想改革的社会动力学分析 http://goo.gl/7Km8o 基督教新教抗议宗改革就是原教旨主义运动。因为强权将原教旨主义和极端暴力分子挂钩,导致许多人提到原教旨主义就有极端暴力印象,甚至等同为脑残。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