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

转基因食品安全 文汇 02

转基因食品安全 文汇 http://lihlii.blogspot.nl/2012/09/blog-post_22.html ; http://lihlii.posterous.com/162532003

文汇目录:
  1. 120311 中国青年报 方舟子: 别怕,转基因食品不是要转你的基因
  2. 120426 西安日报 诺贝尔奖得主: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安全
  3. 120311 科学时报 WHO称转基因食品有助人类健康 必须安全评估
  4. 120311 人民网 黄大昉:转基因绝不是"三聚氰胺"
  5. 120309 中国新闻网 农业部:按照中国法规准入审批转基因品种
  6. 120311 新华网 农业部:农产品总体安全 正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
  7. 120305 羊城晚报 农业部公布进口转基因名单 政协委员称无隐瞒
  8. 120227 南方日报 国家质检总局:转基因生物材料严禁携带入境
  9. 120226 北京晨报 中国规定旅客禁携燕窝、转基因生物材料等入境
  10. 120226 北京晨报 中国禁止转基因生物材料入境 每人限带一只猫狗
  11. 120226 光明网卫生频道 廖俊林:解读中国接纳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依据论文
  12. 120226 中国经济导报 转基因技术:检测好"安全"系数,才能轻松上路
  13. 120229 光明网卫生频道 吕永岩:转基因不应规避公平公正
  14. 120226 华夏时报 主粮禁用转基因 进口转基因大豆或受冲击
  15. 120224 广州日报 张瑞东:限转基因粮食不宜分"主、次"
  16. 120229 浙江卫视 [视频]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17. 120224 中国新闻网 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18. 120221 中国新闻网 中国拟规定不得擅在主要粮食品种用转基因技术
  19. 120211 科技日报 2011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六
  20. 120214 中国科学报 全球转基因作物加速扩张 巴西增长全球领先
  21. 120213 《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转基因作物前途未卜之前景
  22. 120213 《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转基因作物前途未卜之美国的管理体系
  23. 120213 《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转基因作物前途未卜之健康危险问题
  24. 120213 《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转基因作物前途未卜之反对呼声高涨


http://health.gmw.cn/2012-03/11/content_3742764.htm

120311 中国青年报 方舟子: 别怕,转基因食品不是要转你的基因

2012-03-11 14:09: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两年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从欧洲蔓延到了中国。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的代理人指控雀巢产品含有未表明的转基因成分,愤怒的消费者因此控诉外国 大公司试图拿中国人当小白鼠做试验。最近,由于中国有关部门启动大规模种植转基因水稻的评价程序,再次在中国掀起了反对转基因作物的风波。这回的 矛头所指却是中国研究转基因作物的科学家,《南方周末》12月9日头版头条的导言很好地概括了这种指责:"在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存疑的情况下,中 国一些科学家大力推动这种产品的商业种植,让人怀疑其中关联的利益。"

  大米作为中国人的主食,其安全性问题要比任何一种食品都更能触动中国人的神经。但是我们并没有见到转基因食品的反对者有什么证据来支持他们对 安全性的质疑,反而有许多证据表明目前上市或准备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反对者只能采用"现在证明是安全的并不能说明将来就没有问题"这 种狡辩。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逻辑,那么我们也可以质疑任何食品的安全性。比如,我们更有理由质疑杂交水稻的安全性。转基因水稻转入的不过是一种或少数 几种我们已知其功能的基因,而杂交水稻却是把成千上万个我们还一无所知的基因混杂在一起,尽管我们目前没有发现这会有什么隐患,但是谁敢保证将来 就一定不会被发现有问题?我们甚至还有证据表明普通水稻是有害健康的。大米中含有肌醇六磷酸,这种分子能和食物中的铁结合使铁不容易被肠道吸收, 因此,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宣布大米是不安全的食品而反对种植水稻?事实上,用转基因技术恰恰可以克服大米 的这个害处。

  我接触过很多反对转基因的人士,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并不知道转基因是怎么回事。许多人望文生义,误以为转基因食品要转变人体的基因,为此 忧心忡忡。从上面举的金大米例子可知,转基因指的是把外源基因转入作物之中发挥有益的作用,并不是要转变人的基因。那么,如果人吃了转基因大米, 会不会无意中也把人的基因给转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的基因,不管是大米原有的,还是人为转入的,化学成分都一样,都是由核酸组成的,在人的 消化道中都会被消化掉,而不会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利用。如果你担心转基因大米中那一两个外源基因会在你的体内作怪,那么大米中原有的成千上万个 基因同样值得你担心。因为所有基因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如果人体有可能吸收、利用某个外源基因,也就可能吸收、利用其他外源基因。那样的话,我们 吃任何食物,都有可能被转了基因!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会让专业人士哭笑不得。那些反对转基因最激烈、嗓门最大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在反对什么。甚至连绿色和 平组织也难以搜罗到懂行的分子生物学家充当科学顾问。这次为绿色和平组织撰写《中国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的两名科学顾问,一个是兽医, 一个是土壤专家;接受《南方周末》专访的另一科学顾问是美国一所野鸡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他们懂多少分子生物学,在转基因问题上有何权威性可言?

  正因为这些专职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士自己也知道无法从学术上赢得辩论,所以只能散布阴谋论,把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家全都妖魔化为利欲 熏心之徒,而无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并不是所有的分子生物学家都从事转基因技术的开发,更不是都有商业利益在里头,他们之所以支持转基因技术,不 过是因为比一般人更明白什么是转基因罢了。

  反对转基因的活动家把自己打扮成反抗科学界阴谋、为公众代言的勇士。他们的立场早已确定,并不只是要反对某种转基因作物,而是要反对一切转基 因产品,在甚至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甚了然的公众中制造恐慌、煽动仇恨。所以,试图用更多的证据说服他们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如果我们听任他们在媒体 上愚弄世人而不加以反击,那么,这项刚刚起步、有着无限美好的应用前景,甚至可能最终解决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的新技术,就可能被以正义的名义扼杀 掉。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tech.gmw.cn/2012-04/26/content_4039956.htm

120426 西安日报 诺贝尔奖得主: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安全

2012-04-26 08:52:23 来源:西安日报



  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合影,左起:理查德·罗伯特、托马斯·斯泰茨、丹尼尔·舍特曼、戴维·格罗斯、乔治·斯穆特、罗宾·沃伦、约翰·戴森霍 费尔、哈特穆特·米歇尔、马丁·约翰·埃文斯、阿龙·切哈诺沃。  记者王健王燕摄

  他们是断裂基因、幽门螺旋杆菌等的发现者,是给细胞内装上"摄像头"的人。他们顶着神秘的光环,同时也是和蔼可亲、诙谐幽默的老者。近距离感 受诺奖大师,与诺奖大师对话,也让大家对生物科技和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如理查德·罗伯特博士所说:"我所希望的不是长生不老,而是更 有质量的生活。"

  阿龙·切哈诺沃

  期待更多年轻人实现科技梦想

  阿龙·切哈诺沃是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每次来中国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尤其是这一次的生物科技之旅。每次来访中国,都会为中国的大发展 而震撼,不仅仅是地表建筑物的鳞次栉比,更是科技迅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他认为,这一切缘于中国领导人已经非常认可科技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谈及参会的感受,阿龙·切哈诺沃说:" DNA大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看到中国生物科学技术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科技未来的挑战,将掌握在年轻人手中,而不是老年人手中,"期待这次活 动,能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实现科技方面的梦想。"在他看来,年轻人要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尤其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要把 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上。

  罗宾·沃伦

  建议年轻人做喜欢的事

  "我母亲那边的亲戚都是医生,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也想当医生。"罗宾·沃伦告诉记者,再加上一些疾病无法治愈,促使他最终走上医学道路。那 时胃溃疡正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为了找出原因,他投入了很多精力,之后发现了一种与胃炎等疾病有紧密联系的细菌,在和巴里·马歇尔共同研究后将 它命名为"幽门螺杆菌"。"这种病菌的发现使得胃溃疡得以治愈,这也是科学对大家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罗宾·沃伦笑说,自己也因此获得了 200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获奖后,我的生活也有了改变。如果有一天你也得了诺贝尔奖,也会像我这样被访问。"他幽默地说。他给西安的年轻人提了一些建议,"年轻人应 该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坚持自己的选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愉快地学习。"

  马丁·约翰·埃文斯

  年轻人要敢于犯错 敢于怀疑

  在昨日的论坛上,马丁·约翰·埃文斯不仅与在场的人进行了学术上的交流,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还对年轻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他说,年轻人要有独立的研究精神,要敢于犯错,敢于怀疑与挑战已发现的事物。"尤其是在做研究和学问的时候,要知道重要的不是你发现的结果, 而是寻找为什么这个过程。"

  在谈到对西安生物医药行业时,他说目前还不甚了解,希望能通过接下来的几天考察,多了解一些,给出符合西安实际的建议。

  哈特穆特·米歇尔

  诺奖是给所有意料之外新发现的

  "西安是个非常棒的城市,希望以后可以带家人来这座古城。" 哈特穆特·米歇尔是10位诺奖大师中最早来过西安的,那是在1986年,再次来到西安,他惊讶地发现西安人的观念、思想都有了很大变化。

  谈及对科学发展的建议,哈特穆特·米歇尔表示,科研必须要高度自由和独立,必须有独立而足够的经费来支持科研。"意料之外的情况往往预示着新 成果的产生,如你们所知,诺贝尔奖是设给所有意料之外新发现的。"

  在谈及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时,哈特穆特·米歇尔却表示并不是很高兴:"因为要时刻处于公众场合,丧失很多私人空间,自己拥有越来越少的时间来 独立、安静地考虑你的研究。 "

  乔治·斯穆特

  好奇心促使我研究宇宙

  乔治·斯穆特是个从小内心就充满好奇的人,正是因为这份好奇,他才走上了研究天体物理、宇宙学的道路。

  "从小我就想知道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它们从哪里来。当我们都是孩子时,总喜欢问为什么,想要找到自己身上特别的地方,你还会想知道宇宙是怎样 运作的。就这样,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想成为科研领域的人才。"乔治·斯穆特说得轻松,但在研究过程中一定是经历了很多困难和磨难。

  为了让大家对宇宙的认识能通俗一些,他说:"我们研究出来各种工具来模拟宇宙,发现宇宙如何变化和发展。"他觉得,人类所在地星球最为独特, 因为这个星球还可以孕育生命。活动周期间,他会在大学做一个关于宇宙如何形成与发展的演讲。

  理查德·罗伯特

  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安全

  理查德·罗伯特表示:"对生物领域的研发将主导21世纪,我们期待着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和探索能为人类造福。"

  对大家关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伤害"。理查德·罗伯特表示,各国政府应该接受转基因食 品。理查德·罗伯特幽默地表示,在缺乏强有力证据的前提下,有些人硬说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我想对某些消息灵通人士说,实际上,转基因食品比传 统食品更安全"。

  "未来我们将因为基因技术的发展而攻克很多疾病,这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时常使我感到兴奋,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更不断鞭策着我。"理查 德·罗伯特说,"因为我所希望的,不是长生不老,而是一个更有质量的生活。"

  丹尼尔·舍特曼

  老师要启发式教学

  丹尼尔·舍特曼是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幽默地说自己"因此获得了周游世界的机会",目前他几乎是一周去一个国家。

  对于中国的孩子们,他说:"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老师也要学会激励、启发学生。学生受到启发后,经常会做得非常好。对老师来说能教育人、 启发人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此次来参加活动,他和大家主要探讨了能源危机问题。"当今社会,能源减少油价上升,我们需要找到能够替代消耗性能源的一种新型能源。就我所 知,核能源是唯一的选择。等有一天,电能消耗干涸时,唯一可行办法就是改用核能来发电。"

  约翰·戴森霍费尔

  不喜欢的学科要沉下心来理解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戴森霍费尔在学校时可是个好学生,因此他很关注年轻人的发展。他说社会应该尽可能多的培养年轻人的兴趣, "我们也有责任鼓励年轻人、教会年轻人怎样发掘并且发展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同时,年轻人也要对自己的领域始终保持兴趣"。但有一些学生不喜欢数学 学科,对此,他鼓励说让大家不要害怕,要沉下心来尝试着去理解。


http://health.gmw.cn/2012-03/11/content_3742698.htm

120311 科学时报 WHO称转基因食品有助人类健康 必须安全评估

2012-03-11 13:40:46 来源:科学时报 

  (本文发表于2005年)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发布的一份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最新总结报告中称,新的转基因(GM)食品有助于增进人类的健康和发展,该报告也 强调,在转基因食品销售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以预防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这份题为《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人类健康和发展》的报告中,有关专家提出了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潜在益处和风险。报告认为,转基因食品能够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食品质量以及在一个特定地区生长的食物的多样性。这将有助于人们增进健康和营养,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助于提高健康和生活标 准。

  报告同时指出,一些用于生产转基因食品的基因以前从未出现在食品链中,因此,采用新的基因可能会改变农作物现有的遗传基因。在新的转基因食品 生产和销售之前,应就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同时开展长期监测,以便及早发现任何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国际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于20 世纪90年代中期投入市场。从那时起,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的转基因株系开始进行销售。此外,木瓜、土豆、稻米、南瓜、糖用甜菜和番茄的转基 因品种在某些国家获得通过。近十年来,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大幅度增多,尽管这些产品集中在相对少数的国家中,但统计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转 基因农作物几乎覆盖了全球可耕土地总面积的4%。

  报告还指出,在销售转基因产品的地方,应对所有的转基因产品进行销售前危险评估,而且对转基因食品可能造成的健康和环境影响的审查应更为严 格。WHO食品安全司司长Jorgen Schlundt博士说:"应从包括社会和伦理,而不只是健康和环境的众多立场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审查。"每个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会和经济情况,所有这些因 素能够影响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正确考虑这些问题将对接受或拒绝转基因食品以及其可能的健康益处和潜在风险造成影响。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转基因食 品导致负面健康影响的报告。

  目前国际上有15个针对转基因食品方面的法律约束文书和非约束性业务守则,很多发达国家已建立专门的销售前管理制度,要求在投入转基因食品之 前逐一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实施类似的制度。2002年在南部非洲发生了转基因食品援助危机,一些国家主要出于社会经 济方面的考虑不允许接受转基因食品援助,Schlundt博士补充说:"我们希望在转基因食品中获得健康和营养方面的改善,同时我们希望各国能够 根据自身的利益研究如何控制和开发转基因产品。"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health.gmw.cn/2012-03/11/content_3742757.htm

120311 人民网 黄大昉:转基因绝不是"三聚氰胺"

2012-03-11 14:05:31 来源:人民网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黄大昉教授,是在北京圆明园西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办公室里。

  他笑着对记者说,我在农科院植保所有20多年,研究苏云金胞杆菌基因,也就是BT基因。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调到了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始了 转基因研究,即转BT研究。把BT基因提出来以后,再把它转回BT,或者再转到植物里面去。这就是转基因技术了。

  在植保所,黄大昉教授长期致力于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植物病原真菌抗药性、病原真菌遗传转化与杀虫防病微生物 基因工程等项研究。在生物所,黄大昉教授带领课题组鉴定克隆了32种新型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并获得国际命名,其中部分基因已分别导入玉 米、水稻、大豆、烟草、草坪草等植物和农业微生物,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转基因作物和新型杀虫微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黄大昉历任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咨询专家组组长等职,在推进转基因抗虫棉、抗病虫水稻、农业微 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和产业化、农业重点基础性研究、以及农业基因生物安全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立于1986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国家级非盈利科研结构。

  上世纪90年代,生物所郭三堆研究团队研发抗虫棉并实现产业化;2009年,生物所范云六院士的研究团队研发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获生产应用安 全证书。目前中国正在打造转基因作物的"三驾马车",即用于纤维的Bt棉花、用作饲料的植酸酶玉米和粮食作物Bt水稻。这是我国农业科技方面具有 国际先进水平的三个标志性成果,生物技术所占了两个半,因为转基因水稻所用的抗虫基因也来自于生物技术所。

  当转基因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黄大昉教授。

  粮食安全离不开转基因技术

  大地:连续几年来,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都被政府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比如,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产业 化的要求。

  黄大昉:农业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前沿和生物技术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科技创新、确保粮食安全 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面临严重挑战,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等诸多矛盾。面对着越来越大的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压力和今后10年增产1000 亿斤粮食的目标、面对着超过4000万农民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转基因技术以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能够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 (如粮食、医药、食品、能源、化工原料等),可以实现传统技术手段的更新,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为我国农业科技 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难得的发展机遇。

  如果没有科技的新突破,农业生产就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农业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增产、粮食增收、品质改善,促进我国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决定性的因素。

  大地:具体来说,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黄大昉:"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转基因育种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在世界范围内,以转基因育种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败中国这样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影响更为重要。

  在转基因育种技术开发上,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就是国产抗虫棉,失败的教训就是大豆。因为我们对转基因大豆自主研发 技术没有给予更多重视,按照WTO规则,大豆市场放开后,外国转基因大豆如潮水般涌入,短短几年便控制了我国市场。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发展转 基因作物育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转基因无所不在

  大地:恐怕没有哪一种高新技术,能像转基因技术这样遭受公众的好奇与质疑。转基因作物究竟有哪些优点呢?转基因技术跟杂交技术相比,安全性如 何比较?

  黄大昉:公众对转基因的担心正式因为不了解转基因技术。网上甚至有人惊呼转基因食品比三聚氰胺还厉害。

  转基因绝不是三聚氰胺。

  转基因技术能对农作物的质量、数量进行精确的改良和提高。转基因作物在产量、抗逆能力(包括抗病、抗虫、抗冻、抗除草剂)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较 传统作物有显著改进。

  其实,在人类诞生以前,自然界就一直在不停地进行转基因。农业产生以后,人类就开始将野生植物进行改造进而人工种植,本质上也是转基因。

  从本质上来说,转基因技术和杂交技术是一样的,都是将某一基因转移到一个物种,都是遗传的改造;差别在于,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所转 的基因片段的结构和功能更加明确和精准,而杂交技术则是不那么准确的。

  其实,转基因食品早已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餐桌上,转基因大豆加工成的豆制品、大豆油、转基因玉米和西红柿等等随处可见。

  大地:有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被转入的外源基因会不会进入人的身体,进而改变人的基因?

  黄大昉:科学告诉我们,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所有生物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是一样的,都是由核酸组成的。食品中含有的大量核酸成分进入肠胃 后会被消化、降解成小分子,不再是完整的基因。转基因食品也一样,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特别是生殖器官,因而不可能影响人的基因组成。

  BT杀虫机理非常清楚,它的蛋白质只和昆虫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这种蛋白吃到人体内,就会在胃里迅速降解,变成氨基酸,被人体消化吸收。

  大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转基因技术和产业还存在哪些差距?

  黄大昉: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转基因作物育种研发和管理体系,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转基因作物独立研发能力的国家之 一。目前仅在棉花、水稻、玉米等少数作物、少数基因上取得一定的优势,整体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表现为原始创新能力薄弱。我国获得的转基因技术专利数还不及美国的1/10。其次表现为科研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以产品为导向的转基因育种 不同于基础理论研究,需要长期的战略性规划。

  第三,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体现在产业化上。我们的种业公司数量庞大。如同众多小舢板面对一个航空母舰。

  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实施,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经济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提供了新的机遇。对那些在技术上领先的高产优质的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产业 化积极加以推进,做到成熟一个放开一个。

  大地:在国际上,转基因粮食作物的推广情况怎么样?

  黄大昉:以水稻为例,美国于1999年批准了耐除草剂水稻LLRICE06和LLRICE62的商业种植,加拿大和墨西哥批准进口,可以食 用;从1998年开始,美国批准含溶菌酶、乳铁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三种用于保健治疗的转基因水稻在控制条件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种植 区域除堪萨斯州外还增加了北卡罗来纳州;伊朗于2004年也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商业化种植。

  大地:转基因技术未来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黄大昉:目前各国研究开发的多是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它们的效益主要表现在减少农药使用,节约劳力、增产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 上。

  下一代转基因作物将以抗旱抗盐碱、有效利用氮磷钾肥为目标;从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考虑,品质优、营养丰富、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更是未来技术 发展的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health.gmw.cn/2012-03/09/content_3735017.htm

120309 中国新闻网 农业部:按照中国法规准入审批转基因品种

2012-03-09 13:22: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9日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 将就"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增产增收"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中新网记者 程涛 摄

  中新网3月9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增产增收"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 提问。韩长赋表示,对于转基因品种,中国有一套法规,将按照中国的法规来进行安全评价和准入审批。

  有记者指出,2009年11月,农业部就已经通过了几个水稻和玉米转基因品种的安全评价,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允许种子商业化的迹象。有的专家就 呼吁,农业部是不是应该简化审批程序,因为目前这种漫长的程序会使一些已经开发的品种失去它的竞争性,同时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浪费。对此,韩 长赋表示:"我们也注意到,有些方面对中国转基因的安全评价和准入的评审这样一种意见。"

  对于今后转基因品种的准入审批,韩长赋表示,对于转基因品种,无论从研究到试验,以及应用,中国是有一套法规的,我们是按照中国的法规来进行 安全评价和准入审批的。(中新网财经频道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health.gmw.cn/2012-03/11/content_3742735.htm

120311 新华网 农业部:农产品总体安全 正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

2012-03-11 14:00:04 来源:新华网

  3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见图)和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增产增收"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在 谈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时,韩长赋表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是安全的。

  加强转基因安全评估

  针对国内许多消费者对于转基因技术在农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方面的顾虑, 韩长赋说,"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是我国在转基因问题上的指导方针。"国家正在积极稳妥地推动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要 强化技术的攻关。"

  在监管方面,韩长赋说,要规范管理,加强安全的评估。目前,已经形成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从研究到实验到生产、加 工、经营、进口许可这些环节当中,包括最终产品、消费品的标识管理,实现了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全过程管理。

  农产品合格率96%以上

  近年来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出,尤其是前一段时间,牛奶问题更是加深人们的担心。对此,韩长赋表示,去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主要 农产品的监测合格率都保持在96%以上。"但是确实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有的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些是极少数不法分子不讲诚信、不讲良 心制造出来的问题。"

  韩长赋说,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案件,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打击, 绝不宽容。"韩长赋介绍说,我国农产品每年的生产总量和每天的消费量都很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是很艰巨的任务。"根据统计数据测算,我国大约 每天要消耗22万吨肉、7万吨禽蛋、15万吨水产品、100万吨蔬菜。如此大的消费量,更要加强监测。"

  研究放开台湾农产品数量

  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还回答了关于两岸农产品贸易的问题。陈萌山说,今年将继续执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今年1月1日 起,台湾产的鲜兰花、香蕉、柳橙等16项农产品的登陆关税降为零,火龙果、生鲜乌鱼蛋两项农产品的关税由10%降到5%,这为台湾农产品销往大陆 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条件。"

  同时,农业部还将就框架协议所规定的一些涉农内容,研究进一步放开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的品种和数量的可能性,扩大岛内农产品登陆关税降税 的范围。(记者王萍)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health.gmw.cn/2012-03/05/content_3702299.htm

120305 羊城晚报 农业部公布进口转基因名单 政协委员称无隐瞒

2012-03-05 07:41:16 来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曾颂 张演钦 薛江华 实习生王玲)报道:2日上午,农业部首次在官网挂出"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审批信息",公布自2004年以来中国进口的各类转基因农产品。至 目前为止共有79批产品获得安全证书,其中有37批产品的证书在有效期内。

  近年以来,转基因农产品领域因信息公开不足,引起部分民众担忧;聚集在北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部此举有利于让阳 光照进转基因农业领域。"根据我对农业部的印象,他们很愿意晒出来让大家讨论。"长期关注粮食安全的全国政协委员黄少良说。

  79批转基因已入国门

  根据农业部的公布,200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GTS40-3-2"成为首个通过农业部审批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可销售 至中国境内,用作加工原料。当年共有17批转基因产品通过审批,此后每年均有安全证书颁发记录,至去年末共有79批转基因产品合法卖入国门。

  进口饲料难拒转基因

  中国进口的79批转基因农产品,用途全部是"加工原料",其中有多少是直接加工为食品呢?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 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认为,这些产品应该主要用作油料、饲料———棉花显然不会用作食品,玉米、豆粕则是畜禽常用的蛋白质来源,油菜和甜菜也多 用于饲料生产。

  "转基因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国外投入那么多,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中国其实比较封闭,但在大趋势、大方向面前,也要被动做一些研究。"刘昕说, 国外饲料使用转基因原料已经很普遍,中国要进口饲料,总是无法拒绝转基因。

  "应该说中国是在谨慎观望中,不要一下子让转基因涌进来,而是在严格监管下合法地进入。"刘昕说。

  "农业部没有隐瞒"

  昨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黄少良在深圳大厦接受记者采访,他曾对国内粮食安全状况做过深入调研,并认为应当鼓励发展转基因技术。

  "对转基因技术有支持,有反对,专家也分为两派。我不是专家,没办法做判断,主要是看科学数据。"黄少良认为,转基因技术目前不存在"黑箱" 问题,"你可以到农业部网站去查"。

  "农业部我比较熟,我去调研过。据我的印象,他们没有刻意隐瞒转基因技术,也愿意晒出来让大家讨论。引进还是拒绝,把各自的理由讲出来。"黄 少良说。

  转基因分歧仍在

  对转基因接纳还是拒绝,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仍存在很深的分歧。如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向赞成推广转基因技术,认为科学 应用能让粮食高产、优质,维护粮食安全,甚至表示愿意带头吃转基因水稻。

  另一方则忧心忡忡,2010年,汪苹、张济顺等4位全国政协委员递交提案,提出"目前还没有足够科学手段去评估其风险,应暂缓转基因水稻商品 化"。汪苹是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而张济顺则是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转基因"分歧预计仍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出现。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politics.gmw.cn/2012-02/27/content_3659028.htm

120227 南方日报 国家质检总局:转基因生物材料严禁携带入境

2012-02-27 10:14:46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组织修订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首次将燕窝、动物源性中药材、转基因 生物材料等列入严禁携带或邮寄进境项目。

  记者注意到,新名录共包括三大类,16个条目。"受禁"的动物及产品类中,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和其他无 脊椎动物、动物遗传物质;(生或熟)肉类(含脏器类)及其制品;水生动物产品;动物源性奶及奶制品,包括生奶、鲜奶、酸奶,动物源性的奶油、黄 油、奶酪及其他未经高温处理的奶类产品;蛋及其制品,包括鲜蛋、皮蛋、咸蛋、蛋液、蛋壳、蛋黄酱及其他未经热处理的蛋源产品等。燕窝(罐头装燕窝 除外)也在被禁之列。

  "受禁"的植物及产品类包括新鲜水果、蔬菜、烟叶(不含烟丝)等。"受禁"的其他检疫物包括动物尸体、动物标本、动物源性废弃物和转基因生物 材料等。
[责任编辑:曾繁华]


http://life.gmw.cn/2012-02/26/content_3653835.htm

120226 北京晨报 中国规定旅客禁携燕窝、转基因生物材料等入境

2012-02-26 07:53:46 来源:北京晨报 

  晨报讯(记者 孙韬)记者昨天获悉,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组织修订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首次将燕窝、动 物源性中药材、转基因生物材料等列入严禁携带或邮寄进境项目。同时,具有输出国官方兽医出具的动物检疫证书和疫苗接种证书的犬、猫等宠物,每人仅 限一只。

  记者注意到,新名录共包括三大类,16个条目。"受禁"的动物及产品类中,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和其他无 脊椎动物、动物遗传物质;(生或熟)肉类(含脏器类)及其制品;水生动物产品;动物源性奶及奶制品,包括生奶、鲜奶、酸奶,动物源性的奶油、黄 油、奶酪及其他未经高温处理的奶类产品;蛋及其制品,包括鲜蛋、皮蛋、咸蛋、蛋液、蛋壳、蛋黄酱及其他未经热处理的蛋源产品等。燕窝(罐头装燕窝 除外)也在被禁之列。

  "受禁"的植物及产品类包括新鲜水果、蔬菜、烟叶(不含烟丝)等。"受禁"的其他检疫物包括动物尸体、动物标本、动物源性废弃物和转基因生物 材料等。

  ■新闻背景

  主粮不得擅自应用转基因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首部粮食法。21日,国务院法制办对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予以公布,广 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 术。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晶]


http://politics.gmw.cn/2012-02/26/content_3655112.htm

120226 北京晨报 中国禁止转基因生物材料入境 每人限带一只猫狗

2012-02-26 13:33:42 来源:北京晨报 

  旅客禁携转基因生物材料入境

  犬猫宠物每人限携一只 肉蛋及其制品也在被禁携之列

  记者昨天获悉,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组织修订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首次将燕 窝、动物源性中药材、转基因生物材料等列入严禁携带或邮寄进境项目。同时,具有输出国官方兽医出具的动物检疫证书和疫苗接种证书的犬、猫等宠物, 每人仅限一只。

  记者注意到,新名录共包括三大类,16个条目。"受禁"的动物及产品类中,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和其他无 脊椎动物、动物遗传物质;(生或熟)肉类(含脏器类)及其制品;水生动物产品;动物源性奶及奶制品,包括生奶、鲜奶、酸奶,动物源性的奶油、黄 油、奶酪及其他未经高温处理的奶类产品;蛋及其制品,包括鲜蛋、皮蛋、咸蛋、蛋液、蛋壳、蛋黄酱及其他未经热处理的蛋源产品等。燕窝(罐头装燕窝 除外)也在被禁之列。

  "受禁"的植物及产品类包括新鲜水果、蔬菜、烟叶(不含烟丝)等。"受禁"的其他检疫物包括动物尸体、动物标本、动物源性废弃物和转基因生物 材料等。(记者孙韬)

  ■新闻背景

  主粮不得擅自应用转基因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首部粮食法。21日,国务院法制办对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予以公布,广 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 术。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袁晴]


http://health.gmw.cn/2012-02/26/content_3654438.htm

120226 光明网卫生频道 廖俊林:解读中国接纳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依据论文

2012-02-26 10:26:45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廖俊林

顾秀林等人揭露,农业部批准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的相关文件存在严重问题:

    "农业部信誓旦旦所说的"我方独立检测",本应该是我国的动物实验报告,内容却竟然是一篇1996年英文文章。7年前报告的这6项动物实验,时间最长90 天,最短28天——就这么搪塞过去了!"

    "农业部在第一次答复我们最初查询要求时说:批准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的四个根据之一,就是我方独立进行的第三方检测,言之凿凿。"

    "从标题上看,这份报告由中国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3年12月出具,名为'CP4 40-3-2 产品食品安全性评价报告'。这么重要的文件,居然既无人签字,又无机构盖章。"

    "第四节为实质性内容: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学实验。这一节提到了6个实验,涉及4种动物:3个实验为大鼠,一个为鸡,一为鲶鱼,一为奶牛。每一个实验报告内 容都没有超过一页纸。"..."4.4节中所谓的6项动物实验,全部来自一份外文文献:Hammond BG, Vincini JL, Hartnell GF, et al., The feeding value of soybeans fed to rats, chicken, catfish and dairy cattle is not altered by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glyphosate tolerance. J. Nutr, 1996, 126:717-727."

    对这篇文章我随后查阅,认为顾秀林等人的指责恰如其份,批判性地阅读,发现更多问题。

    1)该文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主要强调营养成份与结果的等同——这种所谓等同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与标准,取决于作者的主观判断,尽管作者强调提及安全性,这 些实验并不真的检测安全性。

    2)该研究是孟山都公司做的。

    3)该研究唯一涉及安全性的地方是针对鲶鱼(Catfish)的饲喂实验,实验结果虽然表明转基因食品饲喂组跟对照组没有统计差异,但更深入地察看实验数 据则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损害到鲶鱼的生存适应能力,作者的相关结论是草率而不严谨的。

    我们查看其文表五关于鲶鱼的生存率:

    对照组:均值 99%;标准误 1%;实验动物 20 X 5组;死亡 1,成活 99条
    转基因产品GTS 40-3-2:均值 97%;标准误 1.2%;实验动物 20 X 5 组;死亡 3,成活 97条
转基因产品GTS 61-67-1:均值 95%;标准误 1.2%;实验动物 20 X 4 组;死亡 4,成活 76条

    按照作者提供数据的方式,我们可以用方差分析计算I类误差概率:使用Stata统计软件,调用aovsum分析模块,即可得p值:



    这个p值在探索性研究中,已经有意义了,虽然达不到统计显著性,却显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实际上方差分析未必是最合理的分析方式,在这里我们关心的是转 基因食品跟传统食品比较,而两种转基因食品差别不大,可以合并跟对照组比较,我们可以采用率的比较来看是否有显著性,以及样本增大到什么程度会有 显著性。



    我们假定观察到的4倍死亡风险为真,可依据实验数据计算其统计验证效能(Statistical Power)与II类错误大小:



    我们看到,如果观察到的死亡风险为真,实验者采用的样本大小能正确验证假说的几率只有14%,II类错误高达86%,这对验证一种物质是否有健康风险是不 可接受的。选定样本含量在大多数实验研究中是为了证实假说,实验者会选定一个合理的样本,越大越可能证实假说,但受限于经济条件,会选择一个适中 的样本, 验证效能一般不低于80%。对于研究安全性而言,则相反,实验者为的是证伪假说,其天然趋势是样本越小越好,越小越容易证伪,越没有统计显著性的 可 能,II类错误跟I类错误在验证机制上就颠倒过来了,如果我们按一般针对I类错误的要求,则要求验证效能达到95%。用通俗的话来说,孟山都公司 要说自己 的产品安全,只需要选择很小的样本,基本上就可以排除检验出统计显著性来。

    我们来计算该实验应该有的样本量,在这之前,我们假设死亡比例严格地按观察到的数据分布,看扩大样本1倍后是否会检出显著性来:



    很有趣,样本翻一番,就可以检出显著性来了,当然,这时的验证功效远达不到95%(实际为40%),由于天然地存在随机变化,真要有95%的验证功效,样 本就要显著增加,才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仅仅是孟山都公司本身提供的数据中所显示的趋势,就需要多达每组600条鱼才能有把握验证其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而实际上实验中只用了100条 鱼,观察了较短时间。在医学实验研究中,还讲究按研究者意向分析(Intent to treat basis),只要实验参与者进入了实验,不管其因何原因退出,皆按实验最初分组进行计算。孟山都在实验中,由于在使用转基因产品GTS 61-67-1的一组中暴发了感染,他们排除了这一组不进行统计,这使最终数据达不到显著性,但令人高度怀疑其做法的适当性,因为转基因产品如果使鲶鱼生 存适应性降低,就自然而然地存在饲喂转基因产品更易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其后果当然就是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可以计算,那一缸不被计算的鲶鱼,如 果存在5 条鱼死亡,就会使统计结果变得有显著性。



    这么一篇几乎不合格的论文,是涉案第一方进行的实验,居然被包装成"第三方"独立实验,唯一涉及安全性的实验,却明明显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居然以之为结 论相关产品是安全的。孟山都在美国以向不发达国家官员行贿推销转基因产品而臭名昭著,受联邦政府调查并重罚,不难想像,中国农业部的官员不仅 仅是缺乏科学 素质,更缺乏执政操守,才会有如此大胆无耻的欺世之举。

    动不动拿科学说事者,请守住科学底线,请多懂点科学常识。

    廖俊林 专家专栏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health.gmw.cn/2012-02/26/content_3655253.htm

120226 中国经济导报 转基因技术:检测好"安全"系数,才能轻松上路

2012-02-26 14:16:41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科学不是儿戏,科学就是科学。

  当一辆汽车行驶到一定里程时,出于安全的考虑车主必须要将其送到专业的汽车维修站。维修站中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汽车进行一番彻底的检测,然后是 做维护和保养,经过了这样一系列程序的汽车才能够"养足精神"更安全地上路。

  当下,对待转基因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在转基因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本着对科学技术研究和批判的精神,我们同样需要静下心来对这种技术进行必要 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当然,对之前已经经过安全论证和实施产业化的转基因生物也需要进行定期的风险监督和后评价管理。

  预警机制很必要但要持续

  自20世纪7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以来,人们面对这一技术成就呈现出兴奋与焦虑交织的复杂情绪。伴随着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人 们对于这一技术后果的深入了解,这种焦虑情绪反而是日趋强烈。

  "当前对待转基因技术应本着'加强研究,审慎推广'的原则,力争在研发上我们不落后于别人,在推广上则需要相对慎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 文学院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系主任肖显静教授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公布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是通过对主粮品种转基因技术采 取预警的方式来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对加强管理也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当前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议很多,尤其是针对主粮的转基因技术,因为它可能 会直接地或者是比较大地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这不单纯是引起自然环境的问题,它是一种健康风险,关乎到我们人类的健康问题。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所刘兵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国内外对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还没形成定论。食比天大,在转基因技术这个 问题上谨慎一些总是没错的。尽管《粮食法(征求意见稿)》指出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但还是留了一个口 子,并没有对此加以绝对禁止,不是令人特别乐观。但是也要看到,该意见稿中用的是"不得擅自",这比起随意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转基因技术越辩越明

  出于对转基因产品的恐慌、抗拒,国外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反抗运动,并迅速地在全世界蔓延和传播。1998年的"Pusztai事件"曾引发了 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极度恐慌,使还未从疯牛病事件阴影中完全摆脱出来的英国公众再次陷入了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之中。尽管Pusztai所声称的 对转基因土豆的安全检验最终受到科学上的质疑,但他的警告却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导致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健康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此后的"斑蝶事 件"和"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则警示性地提出了转基因产品的生态和环境安全问题。

  2010年3月10日,蒋高明、蒋劲松、刘兵、田松以及江晓原等学者在博客上发布了《关于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呼吁书》。该呼吁书指 出,2009年农业部下属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为转基因水稻和玉米颁发的安全证书是在未经充分论证基础上发放的,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制止 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我国食品安全和粮食主权将受到重大冲击。这个担忧很有必要,因为"中国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专利。一旦商业化,根据他国的教 训,很可能被索要高昂的专利费,导致我国农业对跨国公司的依赖,这相当于为我国的粮食主权埋下了'定时炸弹'。"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的田松副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主粮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子孙后代,公众应当有充分的知情权。中国 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其农业政策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稍有不慎,有可能成为全球农业灾变"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扳机",对于蕴含隐性风险的转 基因品种的批准与推广必须慎之又慎,以体现对人类生态高度负责的大国责任意识。

  肖显静教授对记者介绍说,转基因生物环境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使得对其预测变得异常困难。正是这种预测的困难导致了科学认识转基因生物 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这应该是转基因风险争论长期存在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传统生物育种技术是顺从自然通过"做"培育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 大;转基因技术则是强迫自然通过"制造"生产的转基因生物,具有更强的人工性、不稳定性,违背了生物内在的目的和本质倾向,有可能产生多种多样 的、复杂的、不确定的、更大的、评估更困难的环境风险。

  转基因种子不能受制于别人

  印度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席瓦在其著作《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中,对印度的绿色革命进行了批判。席瓦认为,在传统农业中虽然粮食 产量不高,但是归农民自己支配;而在工业化农业中,农民处处受制于人,即使产量高,好处也落不到农民头上,大部分利润都让跨国公司赚去了。

  对于农作物种植户来说,秋收时每亩地多收那么三五斗是很现实的一种渴盼。然而,一旦他们知道种植了转基因技术的农作物后自留种子的权益会受到 侵害,那该又是怎样的一番郁闷和纠结。

  为了加强对转基因作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外转基因公司曾做过"终止子技术",该技术一经问世便遭到了国际上的反对,第三世界国家将这项技术看 成是"种子的灾难"。这项经美国专利局1998年3月批准的专利号为5723765名为"植物基因表达的控制"的技术,是通过把终止子基因插入到 作物中得到转基因种子,在出售前再加入一种诱导剂。当农民把买来的种子播下后长出的是正常植株,但是成熟的种子则大有蹊跷,这种种子的油脂、蛋白 质很正常,就是其胚胎已经被杀死,这样的种子不能留种。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意识到终止子技术的危害性,当即指出必须禁止"终止子技术",不然会 给全球食品保障带来影响,也给生物多样性带来负面影响。各国纷纷抗议"终止子技术",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项技术如果是通过隐性转基因传递时,转基因 种子和非转基因种子很难判定,而当农民发现某些种子不育时已为时过晚,很可能造成某一地区农作物的颗粒无收,甚至会使传统的作物品种逐渐灭绝。

  "如果种子不在自己手里很大程度上将会受制于人。"肖显静教授对记者表示,对于我们中国应该关注国外的"终止子技术",并且努力进行技术创 新,以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刘兵教授也认为,目前转基因技术一定要搞的话,规范相关程序进行严格监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对待转 基因种子上,对于那些还处于试验阶段的转基因农作物,其种子一定不能随意卖给农户,因为其中的风险很难预料。对转基因种子的监管来说,一方面要堵 住漏洞,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及时跟上。

  公众应享有更多的知情权

  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事情,而且还包括伦理、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在内。在一些专家看来,认识一项科学技术,仅有科学素养是 远远不够的。

  有专家对记者指出,这次《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后,相关部门应及时地将相关信息向公众传递:比如,为什么在主粮品种上不得擅自应用转基 因技术?这种约定性限制将会持续多久?在主粮品种上擅自应用转基因技术会受到何种制裁,制裁依据哪些相关法律?主次粮食品种是怎样来区分的?次要 粮食品种上就可以擅自应用转基因技术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都是令人困惑并且希翼从有关部门得到答案的。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研究员樊春良指出,为了促进中国转基因技术的长期健康发展,未来关于转基因主粮的发展和决策应该扩大公众和社会的参与 度。作为每一个有可能受到转基因技术影响的公民,有权利知道转基因主粮的相关信息,并参与到相关的决策中。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从品种审 定到推广批准的过程还不透明,缺乏与公众交流的渠道。尽管有关管理部门声称,转基因作物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但转基因安全法规中提到的安全评 价管理中所包括的风险评价、安全管理和风险交流在我国做得还远远不够。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公众和社会参与。这种参与不仅仅是科学界向公众和社会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反过来 科学界也需要仔细倾听来自公众的意见,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对话,让公众的意见能及时地反馈到决策的相关过程中。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health.gmw.cn/2012-02/29/content_3671589.htm

120229 光明网卫生频道 吕永岩:转基因不应规避公平公正

2012-02-29 07:40:09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吕永岩

吕永岩(资料图)

公平公正是良性社会的起码要求。和谐社会必须体现公平公正。但是在农作物转基因问题上,人们却很难见到公平公正。这显然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背道 而驰的,也是与公平正义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必须纠正和改变的。

在转基因问题上不是规避而是遵守公平公正原则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一是要实事求是,正视问题

有关部门花费大量人力财力,通过主流媒体一边倒地推动转基因主粮产业化。没想到越鼓动,知情的人就越多。知情的人越多,反对的人就越多。这其中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实事求是地正视问题,相反,却先是偷偷摸摸,后是遮遮掩掩,再就是鱼目混珠,硬把转基因往杂交上靠,极力掩盖转基因作物的种种 危害。

掩盖转基因作物危害的表现非常多。最露骨、最拙劣的是对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的"回复"。《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花三个月时间调查,山西只间隔一天就 回复,显然没有认真调查。同时"回复"漏洞百出,"山西管吉林",猫和水泥地面不但能使老鼠"变少",还能使老鼠"变小"。这些一看就驴唇不对马 嘴,无法让人相信。至于国内外科学家陆续发现的转基因作物中的"超显微病原体",食物的某些成分能以"微小核糖核酸"的方式进入人体以及国内所发 论文披露转基因BT蛋白导致老鼠小肠增生性改变等等,有关部门一律采取了回避、不正视问题的态度。这只能使人得出在转基因问题上目前毫无公正、公 平的立场,甚至完全坐到了孟山都等转基因利益集团的板凳上,表现为赤裸裸的金钱驱动而没有一丝一毫的科学态度。这样一来,那些推动转基因产业化的 宣传不但没有人敢相信,而且越是鼓吹,越是让人怀疑鼓吹者的动机太过可疑。

正视问题既包括正视转基因作物在国内出现的问题,也包括转基因作物在国外出现的问题;既包括转基因技术的基础理论问题,也包括转基因技术的现实应 用问题。

国内外已发现的转基因作物的问题包括:

有毒性,可引起过敏、肝损害、肾损害、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损害、营养比传统的天然物种少;

能够破坏生态系统,伤害脆弱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群,并且损害生物多样性;

产生"超级害虫"、"超级杂草",从长期看,增加了化学剂(农药、除草剂)的投放;

与传统作物相比,产量实现不是更好,而往往是更糟;

造成或加剧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是实验室制造的,一旦被释放,有害的转基因生物只能不断扩散而不能从环境中召回。

转基因基础理论问题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特敏博士基于RNA-水平的科研理论方法,推翻了基于DNA-水平的"中心法则",等于宣告了基于"中心法 则"的"第一代"转基因技术产品基础性的严重错误。用形象一点儿的话说,就是基因"多车道""网格化"重组的发现,已经彻底否定了过去"单车道" 重组的认识。而中国现有的转基因作物几乎都是基于"中心法则""单车道"的"第一代"转基因技术,这从基础理论的"根"上就错了。此外还有南京大 学张辰宇团队关于"微小核糖核酸"可以进入人体的研究等,这些都给农作物转基因提出了新的安全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在这些重大问题、重大发现面 前,采取掩耳盗铃的态度,这只能欺骗自己,欺骗不了公众。而且越是回避,越是掩盖,越是欺骗,公众就越是怀疑,越是恐惧,越是对鼓动者不信任进而 反感。

二是要万无一失,防范在先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在世时,对重大科研项目曾有十六字要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农作物转基因更应该按照这十六字要 求,做到万无一失。因为转基因作物不是给少数人吃的,而是给全中国人吃的;不仅要给健康人吃,而且还给病人吃;不仅给成年人吃,而且还给婴幼儿 吃;不仅给青壮年吃,而且还给老年人吃。民以食为天,让十三亿人充当转基因作物实验的小白鼠,这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转基因作物推手一贯的 观点不是防范在先,而是防范在后。主张边研究,边推广,边产业化。在没有充分的动物实验,更没有哺乳类动物实验,没有人的志愿者的实验的前提下, 就要强行将转基因稻米在转基因食用油的基础上,强行摆上中国十三亿人的餐桌。他们甚至以"喝水都会出问题","坐飞机也不安全"等进行狡辩。还说 转基粮如同"抗生素",是安全的。这些都是明显站不住脚的,愚蠢得不值一驳,越说越显不打自招,越说越显心术不正。

转基因作物的潜在风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其危害的"防范在先",首先是要有"基因盾牌"。发达国家有基因盾牌计划,中国也应该将实施基因盾牌计 划摆在首位。因为发达国家对转基因的研究比中国先进,也有使用基因武器攻击中国的动机和能力。所以,中国不搞"基因盾牌",在没有"基因盾牌"的 前提下,便盲目将重点放在转基因主粮的产业化推广上,这是及其错误和极端危险的。

其次是对转基因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因为转基因具有不可逆的特性,必须充分考虑转基因毒蛋白以微小核糖核酸的形 式进入人体,出了问题咋办;土地被破坏咋办;超级杂草咋克服;超级害虫咋解决等等。也就是绝不能把起落架有问题的飞机和刹车不灵的汽车放飞和放 行。

三是做到万无一失,必须想方设法走到发达国家前面去而不是跟在后面,更不是按国外生物集团的指挥棒行事。只有走到发达国家前面去,才能真正实现万 无一失。这就要求对转基因科研的投入和引导,必须立即从落后的第一代转基因技术转到对第二代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上;必须从转基因的应用研究转到对转 基因危害防范的研究上,改转基因产业化重点为研究防范超级害虫,超级杂草为重点,研究防范转基因对人体的危害为重点,研究防范转基因对土地的破坏 为重点。这样才能赢得先机,让中国数百亿转基因重大专项经费不至于白白打水漂。

三是要因地制宜,区别国情

是不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这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证明,就是马列主义也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农业就更不能离开中国国情去照 搬美国。

中国国情表现在农业上最重要的不同是美国地多人少,中国人多地少。美国有足够的土地储备,能够保证在转基因出现大面积危害的情况下,有自己的退 路,中国却没有。中国有限的土地一旦被转基因污染,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另外,美国可以把转基粮卖给中国,中国的转基食却在全世界受到抵制。尽管中 国海关一再加强检测和防控,但欧盟、日本还是不断抗议,不断检测和扣押中国出口的相关产品。

中国国情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杂交水稻从科研到产量都属世界第一,转基因水稻却并不高产。中国有自己杂交水稻的"金饭碗",没有必要再去仿制转基因 的"毒饭碗"。李克强副总理充分肯定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世界性贡献"。转基因总想往杂交上靠,妄图以伪杂交鱼目混珠,这再次证明转基因的不靠 谱。中国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没有转基因一丝一毫贡献。中国自己有杂交高产的贵重宝贝,凭啥还要搞转基因假货?转基因水稻等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害处能 例举出一大堆,好处却只对转基因利益集团有,就是能让转基因利益集团垄断种子市场,能让他们赚大钱。这个害人利己的结局是中国人民无论如何所不能 容忍的。

中国国情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中科院蒋高明研究员的生态农业实验已经获得成功。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基于转基因的化学性作物(依赖于化石燃料投入)的 农业,其代价将日益高昂,前景堪忧。而生态农业在全世界都受到青睐,尤其是生态农业最适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适合中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实验表 明,生态农业的能耗仅为转基因耕作系统的63%,这主要是因为转基因耕作系统需要大量使用相应化肥及除草剂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时生态农业 的堆肥不但能够取代化肥,而且还能恢复地力,使农田平均增产30%以上。忽视生态农业,把转基因确定为中国农业发展方向是历史性错误,是少数人的 别有用心,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张孝德《农业工业化失灵与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思考》的文章,切中了中国走农业转基因道路的要 害。是正确的,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四是要不分贵贱,生死与共

转基粮、转基食不能搞"双重标准"。如果有人一定要搞主粮转基因产业化,那就必须实行"不分贵贱,生死与共"的原则,要吃大家一起吃,要死大家一 起死。

中国目前在转基粮、转基食问题上表现为"双重标准"。就是有特供的不吃,农业部机关幼儿园不吃,机关也不吃;外国人不吃,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 等都不吃;而且海关加强监测,确保转基食不流出国外。媒体却大力宣传转基因的种种好处,从而造成了只有中国下层人食用转基因的客观事实。这种表现 在食用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其实是一种最黑暗的饮食伦理。

中国封建社会有"限食",即庶人不得食肉,但时间很短,而且只表现在公开的宴会上,但却没有强迫食用的"强食"。"强食"只在日本统治时期的伪满 洲国出现过,就是强迫中国人食用橡子面。"强食"体现的饮食伦理黑暗到了极致,这在今天的和谐社会是绝不应该,也绝不允许出现的。

如果有关部门一定要推广转基粮、转基食,那就必须不分内外,不分贵贱。方舟子和美国专家说美国人转基食吃得多,那中国就应该拿转基食招待美国人。 尤其是招待美国要员和孟山都的人。国内谁说转基粮安全,谁就带头食用。特别是要取消特供,领导带头食用转基因。车厢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和外 国贵宾带头食用转基因,这样才最有说服力,也最有号召力。铁铸一般的事实是,那些鼓动转基因产业化的人并不敢这样做。

表现在转基食上的"双重标准",由于特供的少数人不食用和强迫公众食用,这会引发阶级矛盾。由于采取严格检测确保外国人不食用,同时用造就客观事 实及主流媒体强势推广的方式,造成下层人食用转基食,这会引发民族矛盾。这些都是与和谐社会相悖,是对和谐社会的反动,是极易引发尖锐的阶级冲突 和民族冲突的,是极其危险的。

提出农作物转基因必须体现公平公正,这是在转基因强势推行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项被迫举措。农作物转基因危害已经大白于天下,转基粮、转基食已经在 世界范围内几近人人喊打。所以,中国最明智的选择不是转基因产业化,而是转基因防御盾牌化。只有转基因防御盾牌化,才能实现进可攻,退可守。才能 确保中华民族在对手近乎疯狂的基因入侵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的土地和粮食安全,确保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永不中断。

点击进入:吕永岩 专家专栏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health.gmw.cn/2012-02/26/content_3655266.htm

120226 华夏时报 主粮禁用转基因 进口转基因大豆或受冲击

2012-02-26 14:17:46 来源:华夏时报

  《粮食法》征求意见 明令主粮禁用转基因 进口转基因大豆或受冲击

  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

  "《粮食法》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对粮食的管理将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上升到全国人大法律的高度,按照计划,今年也该出来了。"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农 村宏观经 济室一研究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07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粮食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要求任期内提请审议。之后的 2009和 2010年两年时间内,《粮食法》均被列入国务院当年立法计划。

  这次的这份征求意见稿全文共有97条,内容大都是根据此前国务院发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粮食方面的政策 措施进行 的系统化梳理。值得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的第十二条特别提出,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 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这是中国首次通过立法对转基因进行管理。"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告诉记者,从这个意见稿中可以看出,转基因技术将会在主粮上有 一些限制,范围包括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

  转基因有争议

  据记者了解,我国虽属产粮大国,但一直没有针对粮食领域的法律法规,《粮食法》实属首部。

  "《粮食法》一旦出台,对于保护中国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转基因的加入表明国家对这类食品安全的重视。"方立锋表示,我国 每年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大豆,从而影响了我国大豆行业的发展,这个法案一旦实施,对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主的企业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转基因食品问世后,其安全性一直争议不断,但并未阻止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式的规模化种植。征求意见稿中虽然明确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 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但很多转基因研究项目本身就包括了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生产在内。

  有媒体报道称,在湖北、湖南和江西等省份转基因水稻早已被种植。同时,农业部也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 证书,作为加工原料。

  记者从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获悉,2011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大豆5264万吨,其中大部分为转基因产品,而我国全年的大豆产量是1500 万吨左右,不及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有关规定"滞后

  征求意见稿特别提出,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那么,"有关规定"究竟是哪些规定?

  "这并不是关于转基因的首部条例法案,早在1996年7月农业部就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后来,国务院又发布了一些条例和 办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表示,这些都只是部门和国务院的法规,而非国家性的法律。

  据记者了解,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年,根据这一《条例》相继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 法》、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等4个配套管理办法。

  "依照十年前的规章制度,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方立锋表示,中国过去20年转基因技术研发经费是生态农业的30倍,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已出现 严重不合 理的现象。同时,中国现有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仍然存在立法层次低、监管权责不明确等问题。因此,亟须加快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立法 进程,以 进一步加大对转基因作物及相关产品的监管力度。

  "《粮食法》暂且是个草案,定稿还得征求各方意见,农业部应会根据征求结果对转基因内容给一个比较明确的表态。"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农村宏观经 济室上述 研究员表示,农业部下一步或会加强对基因发掘、鉴定、转化、评价试验、品种审定、生产、加工、经营等全过程的安全监管,确保产品有标识、能溯源、 可控制, 尽量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tech.gmw.cn/2012-02/24/content_3643364.htm

120224 广州日报 张瑞东:限转基因粮食不宜分"主、次"

2012-02-24 07:45:34 来源:广州日报 

  张瑞东

  国务院法制办21日公布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2月22日中国新闻网)

  目前国内外对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都还没形成定论,但食比天大,在这个问题上谨慎一些总没错。不过,《粮食法》该条款所限"主要粮食品种"的范 畴,却令人心里打鼓。

  所说"主要品种"的意思,笔者理解是指这些粮食品种多为主食,平常吃得比较多,比如小麦、稻米等,老百姓几乎餐餐不离;像绿豆等杂粮品类,相 对来说吃 得较少,因此不在限制之列。但是,主粮、杂粮都是粮,一样吃到肚子里、流到血管里,若存在安全之虞,岂能有主要、次要之分?要知道,法律条款可以 设范围, 粮食危害却不会因人而异!

  这个问题不存在两难之困,是个很浅显的单选题:如果可以明证转基因粮食无害,则大可不必设定禁令;反之,如果转基因粮食有害或者可能存在危 害,则不分"主要品种、次要品种",所有粮食都不能应用转基因技术。

  此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其商业化生产,所以 "不可能 在市场上出现"。可见,我国对转基因粮食和食品是持谨慎态度的,既然如此,为让法律成为民众的"健康防火墙","主要品种"的说法理应修改,将转 基因禁令 扩展到所有粮食种类,以确保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战钊]


http://health.gmw.cn/2012-03/02/content_3687676.htm
《粮食法》征求意见:骑墙即纵容 转基因条款被批
2012-03-02 07:36:20 来源:时代周报



《粮食法》征求意见:骑墙即纵容 转基因条款被批

  国务院法制办2月21日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专门为粮食制定的法律。意见稿中提到, 为了促进 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的第12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因为涉及转基因粮食的未来,转基因主粮究竟会不会在中国 实行,粮食法的定稿如何规定,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草案直指转基因

  这是我国官方首次就粮食立法问题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第12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早在去年,转基因问题就曾多次引起争论,国家农业部门曾明确表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我国尚未批准转基因粮食进入商业化生产,私自种植、加工 和销售转基因粮食及加工制品的均属违法行为。

  但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透露,中国农田里早已大片地种植转基因作物了,有"违规商业化"玉米,也有转基因水稻。他表示,违 规商业化 玉米品种在四川、湖南、贵州、辽宁、吉林等省种植面积多达几十万亩。转基因水稻种子的销售渠道已遍布南方十多个省,并已形成规模种植。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出炉,从文字的表层意思来看,其在中国主粮是否允许应用转基因技术的争论上定下了"不得擅自使用"的调子,但敏感的人士担 心,这样的表述仍会给相关人士留下突破其中限制的可能。

  基于自身的经验,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对此次《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表示欢迎。方立峰认为,中国过去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体系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2005年以来发生这么大规模的种植、非法转基因大米在市场上销售这样的现象。"方立峰说,"而现在,国家试图立法来禁 止转基因水稻或转基因主粮的运用。"

  一方面,他们寄希望于未来的《粮食法》更加明确地禁止主粮上或其他作物禁止转基因技术;另一方面,他们也并不反对这个技术研究。

  "我们反对的是转基因作物或转基因生物大规模释放到环境中去、商业化种植,然后进入食物链。"方立峰说。

  "《粮食法》最终会对转基因问题如何规定,那只有等到最终的法律出台才能知道。"国务院法制办相关人士这样对记者说。对于此次征求意见稿引发 的争议, 他坦言:"现在社会上对一部新的法律草案有很多种看法很正常,现在立法透明度强了,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因为我们的一些立法者也未必都是专家,征求 意见听到 不同的声音可以完善法律。"

  早在2007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已经将《粮食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并要求任期内提请审议。而在之后的2009年和2010 年两年,《粮食法》均被列入国务院当年立法计划。

  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解决吃饭问题始终被视为头等大事。但另一方面,纵观我国立法史,却一直没有针对粮食领域的法律法规。此次征求 意见的《粮食法》,有望在我国粮食立法上开先河,其之所以引人瞩目,亦有其历史因素。

  据国务院法制办相关人士透露,"《粮食法》目前只是征求意见。在细节方面,比如说领导的要求,有些争论,那是不可能拿到网上去评的。"他对记 者强调。

  可以确定的是,《粮食法》还得征求各方意见,自转基因食品问世后,其安全性一直争议不断,但我国并未阻止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式的规模化种植。

  第12条被批"骑墙"

  如今由国务院法制办披露的征求意见稿全文共有97条,内容大都根据此前国务院发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粮 食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系统化梳理。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在第12条特别提出,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从意见稿中可以看出,我国将会在主粮应用转基因技术上有一些限制,范围包括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

  "这是我国国务院这一级别首次来立法管理转基因,这对禁止在主粮上使用转基因,确保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 对记者说。

  方立峰认为,早在2009年,我国给转基因水稻和玉米颁发安全证书曾引起质疑,而现在出台的征求意见稿禁止"主粮运用转基因技术","是尊重 了大的声音和诉求的表现"。

  "总是一个进步,应该是肯定、鼓励的。"在北京,一向对转基因持反对意见的杨芳洲这样评价12条。

  杨芳洲是北京市一个普通居民,为了反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主粮产业,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他和同伴们曾先后多次对农业部、生产和销售转基因大豆 油的益海嘉里公司发起抗议。

  但肯定不意味着他没有意见。"正式成文的法律应该比征求意见稿再严厉一些,再坚决一些。"他说,"按照目前转基因种子的泛滥程度来说,光说不 得擅自种 植是不行的,力度还不够。除非你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是安全的,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否则就不能赋予转基因作物种子任何的合法性。"

  经济学家顾秀林则表达了自己对此次《粮食法》草案的担忧。她认为,这个意见稿并没有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只是规定了不能'擅自'搞,这意味着可以'不擅自'地搞。"顾秀林说。

  她甚至觉得《粮食法》草案第12条的说法是个"很骑墙":"往右一倒就是干吧,往左一倒就是收紧,说不干就不干,我说能干才能干就是个模糊的 假定。"

  转基因种植"暗度陈仓"

  1996年我国曾经批准转基因棉花的商业化种植,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只有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木瓜这两种。

  方立峰强调,如果未经批准的商业化种植,都属违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是5年的有效期,如果没有延长,就失效了,我国目前还没有续批。

  但按照我国法律,进口转基因作物是允许的。诸如大豆、玉米、油菜、甜菜,还有棉花,用来做加工原料。

  2005年,绿色和平根据市场上的种子量,推算转基因水稻的种植面积可能是两三千亩。2010年,绿色和平发现,湖南、湖北、江西市场上有非 法的稻种 在卖。在湖南岳阳,在绿色和平的举报下,当地农业部门收缴了3000斤左右的转基因水稻种子。不过,方立峰也表示,转基因水稻种植面积到底有多 少,现在很 难判断。

  在2009年,农业部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作为加工原料。

  目前,在我国食品市场上,最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是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后,大部分流入外资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业。

  大豆油市场已然沦陷,现在,反转基因人士能做的,是阻止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主粮之上。但令反转基因人士失望的是,在湖北、湖南和江西等省份转基 因水稻早已被种植。

  早在2005年,绿色和平就在湖北发现有大规模非法转基因水稻种植。而几乎在此同时,他们还在在武汉、广州市场发现转基因大米流入市场。

  方立峰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当时,我们是通过新闻了解到一些信息。我们去了武汉的种子市场,通过取样,送往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通过对农民 的访谈、种子站的访谈,得知他们种植的是抗虫转基因水稻,但没有标明是转基因成分。"

  无序状态隐忧

  方立峰的观点是,虽然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安全性还没有定论,但一些实验曾拿转基因玉米来喂实验鼠,结果老鼠会出现一些免疫系统,或肝脏、 肾脏会有异常或不良反应。

  "这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转基因食品很可能有这些风险。"方立峰说,"一直以来我们就呼吁:转基因食品不应该大规模商业种植。"

  不过,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转基因科技专家刘德虎看来,现在社会上的反对声音主要是对这个不了解。

  "你对一个领域内最好不要发表专业的看法,那样会让人觉得很可笑,很无知。"他直言不讳地批评说:"转基因不是创造新的物种,以前是不可控制 的,现在是可以控制的。"

  在争议声此起彼伏的2009年,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批准发放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和一种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有限期至2014年8月17日。

  从当时公布的清单看,转基因水稻的研发者是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院长张启发。

  2010年1月6日,在回应转基因水稻安全性争议时,张启发曾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大面积种植已有14年之久,至今还没有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 全的任何证据。"成人每天吃500克转基因大米,连吃657年也不会出现问题。"他说。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有超过70%的大豆和90%以上的蔬菜种子要依赖进口,而这其中大都含转基 因。

  他认为,现在转基因技术在中国的现状是:民间盲目抵制,政府管理缺位,风险评估未起作用。目前的这种格局对中国带来的风险更大。

  "我一直强调,我们对转基因不要盲目的抵制,一定要规范化管理。"李国祥说,"而目前的情况是,政府不允许在主粮上使用,但是民间又在使用, 处于无序的状态。"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health.gmw.cn/2012-02/29/content_3674382.htm

120229 浙江卫视 [视频]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2012-02-29 10:21:04 来源:浙江卫视

[视频]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中国国务院法制办21号公布的《粮食法的征求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实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到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politics.gmw.cn/2012-02/24/content_3649636.htm

120224 中国新闻网 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2012-02-24 15:54:18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国务院法制办21日公布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 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近年来,围绕转基因粮食 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引发广泛争论。

  此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其商业化生产, 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为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起草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这是 中国首部粮食法。21日,国务院法制办对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予以公布,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征求意见稿对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粮食检验等方面作了规定,增加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抽查的规定和粮食干预性收购、处置 制度,建立健全粮食质量追溯体系。

  为确保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得到落实,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实行粮食安全考核问责制度,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要求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 在保护耕 地和水资源、发展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储备制度、处置粮食应急状态、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监管粮食市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并纳入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

  为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和有序流通,征求意见稿对粮食流通作了以下规定:一是粮食收购、加工实行许可制度。二是对粮食储存实行备案制度。三是保护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或者变更用途。四是粮食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定规则。
[责任编辑:苑红亮]


http://politics.gmw.cn/2012-02/21/content_3624410.htm

120221 中国新闻网 中国拟规定不得擅在主要粮食品种用转基因技术

2012-02-21 18:1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health.gmw.cn/2012-02/22/content_3625802.htm
中国拟规定主要粮食品种不得擅用转基因技术
2012-02-22 08:08:12 来源:光明网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全文)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全文,旨在促进粮食生产, 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征求意见稿特别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严禁粮食流通区域性封锁

  《意见稿》指出,国家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体系,严禁粮食流通区域性封锁。国家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粮食竞价交易系统,加强 粮食收购、批发和零售市场建设,规范发展粮食期货交易。

  粮食发(意见稿)公布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意见稿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建立基本农田保 护基金制度、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等措施,确保国家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数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 粮食生产用水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率。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中央储备粮

  粮食加工需有经营许可 禁用霉变或污染物超标原粮
[责任编辑:贾志光]

http://economy.gmw.cn/2012-02/22/content_3626161.htm
中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2012-02-22 08:35:52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2月21日电 国务院法制办21日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 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意见稿提出,国家加强对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护生态前提下适时开发有资源优势[2181.53 0.68%]和增产潜力的后备产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国家有关规划等布局粮食生产。

  意见稿规定,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 金制度、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等措施,确保国家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数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粮食 生产用水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率。

  意见稿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意见稿明确,国家保护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扶持良种选育、生产、更新和推广使用。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 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意见稿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粮食产地大气、土壤和灌溉用水质量监测。对粮食生产环境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措 施进行治理修复。

  意见稿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创新、保护和运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质量。

  意见稿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安全、高效、环保、经济的农药、肥料、农用薄膜以及先进、节能、适用的农业机械。

  意见稿明确,国家建立粮食生产扶持制度,在资金投入、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发展粮食生产,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应当积极发展粮食生产,保持一定的粮食调出率。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应当稳定和提高本区域粮食自给水 平。

  意见稿提出,国家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补贴、奖励和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的价格支持制度,扶持种粮专业户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生产者种粮积 极性。国家引导和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生产。
[责任编辑:靳铃涵]


http://tech.gmw.cn/2012-02/11/content_3550373.htm

120211 科技日报 2011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六

2012-02-11 10:45:42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贾婧)"目前欧洲已经有6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抗虫玉米,在去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增加了25%,而这只是整个世界变化的一个部分。"中国农业科 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在今天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举办的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发布会上介绍。

  据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作者、ISAAA董事会主席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透露,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新增1200万公顷,比2010增长8%。

  2011年,29个国家(包括19个发展中国家及10个工业化国家)的167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达1.6亿公顷。其中,美国仍是全 球领先的转基因作物生产者,种植面积达6900万公顷,主要转基因作物的平均种植率约为90%;巴西以303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位列第二,但其以 增加49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连续3年占据世界增长率榜首,增长率达20%;印度在转基因棉花栽培方面已有10年的成功经验,2011年印度棉花种 植面积达1060万公顷;菲律宾的转基因玉米种植增长率为20%,种植面积超过60万公顷,是唯一种植转基因玉米的亚洲国家;非洲转基因作物的种 植面积为250万公顷。"在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及种植面积都翻了一番。"詹姆斯介绍,2011年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六,农户种植 了390万公顷的转基因棉花,种植比例高达71.5%,转基因棉花使农民每公顷增收效益高达250美元。

  报告对于转基因作物未来发展的展望认为,高种植面积的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棉花及菜籽)大有潜力,2011年,种植这些农作物的土地已达 1.6亿公顷。目前,可能种植这些农作物的土地还约有1.5亿公顷,其中,在中国可能种植这些农作物的土地有3000万公顷。由于中国肉类消耗量 更多,玉米作为饲料的需求激增,因而这些土地将优先种植转基因玉米。
[责任编辑:战钊]


日科学家培育出转基因"唱歌老鼠"
科学家用转基因山羊蛛丝制造出防弹皮肤(图)
探秘云南转基因克隆猪 神奇荧光助推人类医学研究
云南惊现"荧光猪"培育出转基因克隆猪猪蹄发绿光(图)
我国育成转基因克隆猪 四肢等部位会发荧光


http://tech.gmw.cn/2012-02/14/content_3566261.htm

120214 中国科学报 全球转基因作物加速扩张 巴西增长全球领先

2012-02-14 08:58:32 来源:中国科学报

  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月7日发布年报称,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 8%,达到1.6亿公顷。值得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今年将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其中以巴西最为领先,表明转基因种子的使用率在 稳步增长。

  "这些数据再次肯定了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不可挡。"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告诉《中国科学报》,"尽管争议依 然存在,可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依旧在逐年递增,这证明了转基因技术是具有生命力的。"

  发展中国家市场加速扩张

  据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作者、ISAAA董事会主席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介绍,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1.6亿公顷,增速较2010年的10%稍有放缓。

  报告显示,2011年,29个国家(包括19个发展中国家及10个工业化国家)中,美国仍是全球领先的转基因作物生产者,种植面积达6900 万公顷,主要转基因作物的平均种植率约为90%;巴西以303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位列第二,但其以增加49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连续3年占据世界增 长率榜首,增长率达20%;印度在转基因棉花栽培方面已有10年的成功经验,2011年印度棉花种植面积达1060万公顷;菲律宾的转基因玉米种 植增长率为20%,种植面积超过60万公顷,是唯一种植转基因玉米的亚洲国家;非洲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250万公顷。

  "在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及种植面积都翻了一番。"据詹姆斯介绍,2011年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六,农户种植了390万公顷的 转基因棉花,种植比例高达71.5%,转基因棉花使农民每公顷增收效益高达250美元。

  报告认为,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速继续超过美国,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2011年,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 11%,而美国转基因作物面积增速则放缓至3%,其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球的43%。

  ISAAA在报告中称:"2011年,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50%(49.875%),2012年则有望首次超过发达国 家的种植面积。"

  "这与某些评论家的预言截然相反。1996年此项技术商业化之前,他们预测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只适用于发达国家且将不会被发展中国家认可和应 用。"詹姆斯说。

  巴西增长全球领先

  根据年报,巴西已连续第三年保持领先,种植面积比2010年增加了20%,所种转基因作物分别是大豆、玉米和棉花。

  "最值得关注的是巴西的发展。"在黄大昉看来,巴西政府2003年才开始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仅仅用了7年时间,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便跃 居全球第二,增长速度领先全球。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巴西的经验和实践对我们而言将具有借鉴意义。"黄大昉说。

  黄大昉认为,巴西之所以全球领先,应归因于巴西的转基因发展模式,即转基因种子的快速审批和自主研发技术能力。2011年巴西生物安全技术委 员会(CTNBIO)批准了6种转基因种子,其中包括抗农作物常见病毒的转基因菜豆。

  "巴西不仅引进国外的种子和作物进行种植,同时更加注重联合或自主开发自己的产品。如抗病毒大豆,尽管现在还没有投入生产,但已经自主开发成 功了。"黄大昉说。

  巴西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虽快,但美国仍然是转基因产品最大生产国,去年种植面积为6900万公顷,比前年增长3.3%。巴西与美国在转 基因作物产量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巴西正在缩小这一差距,从长远看,赶超美国几率很大。

  报告对于转基因作物未来发展的展望认为,高种植面积的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棉花及菜籽)大有潜力,2011年,种植这些农作物的土地已达 1.6亿公顷。目前,可能种植这些农作物的土地还约有1.5亿公顷,其中,在中国可能种植这些农作物的土地有3000万公顷。由于中国肉类消耗量 更多,玉米作为饲料的需求激增,因而这些土地将优先种植转基因玉米。


http://health.gmw.cn/2012-02/13/content_3562159.htm

120213 《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转基因作物前途未卜之前景

2012-02-13 15:32:19 来源:《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

    前景

    如今GM农业的前景似乎很难预测。它的成长速度不可否认——ISAAA的数据显示全球​种植GM作物的面积在2004年增长了 20%, 并且没有减慢的迹象。但是大多数的这种增长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及少数几个品种。作为巨​大的产业消费市场主体, 由于受到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环保组织的指责, 新的第二代GM作物入市的步伐停滞不前。

    让我们来看看金色大米的情形。金色大米是由Syngenta和一个非盈利研究组织领导​开发的以造福人类为初衷的产品。金色大米可 促进每日 维生素A的摄入;根据美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 每年近200万人由于维生素A缺乏而导致失明和死亡。然而, 金色大米同样受到来自绿色和平组织的反对, 他们认为其健康效应没有得到重视, 金色大米与野生品种一起种植会污染野生品种, 并且认为所有的这些努力只是为获得发展中国家接受GM作物的一个策略。德国Freib​urg大学金色大米项目管理人员Jorge Mayer在2005年4月2日出版的《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上反击说, 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普遍反对金色大米, 这阻碍了相关的研究以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他说道。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答案?很难有结论性的答案。生物技术公司认为GM技术可以帮助应对​世界性的粮食不足, 但是如何在发展中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尽管再三重复这个问题, 但本文并不能提供一个清晰的答案。农民保存GM作物的种子来种植GM作物, 但没有支付技术产权。GM作物公司已经开始起诉农民。Horner说, 在美国, Monsanto有100多起这样的诉讼正在进行。是否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也必须年复一​年为GM种子付费?传统农业往往是依靠留存种子来继续种植, 这对传统农业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虽然这些问题仍没有解决, 但研究显示GM技术可以产生重大的利益。Rutgers大学农业、食品和资源经济学教​授Carl Pray最近根据他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国Bt大米的种植减少了一半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他的研究报告也指出, 作物产量的增长和化学杀虫剂使用量的减少也为农民节约了开支。他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05年4月29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我确 信这种作物对中国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Pray说。

    一些种植GM的农民也有同感。如果GM农业如同现在所谈到的, 未来最好的假设——也是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形成GM作物和非GM作物截然分成两条供​应链。同时, 围绕这个最热门的环境问题的争论也将会继续。

版权/出版准许

由于EHP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出版物, 故不拥有其出版物的版权。

发表在EHP的研究论文可以免费转 载,但在新闻栏目文章中的图片或图表的版权可能是由公司或个人拥有,在未经得EHP编辑以及版权拥有者的同意之前,不能使用。

如要引用和转载EHP的任何文章,请 完整注明出处。

专栏文章

转基因作物 前途未卜之反对呼声高涨

转基因作物 前途未卜之健康危险问题

转基因作物前途未卜之美国的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李然]


http://health.gmw.cn/2012-02/13/content_3562158.htm

120213 《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转基因作物前途未卜之美国的管理体系

2012-02-13 15:31:26 来源:《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

    美国的管理体系

    美国管理机构关心的是, 农业应用生物学公司需要证明, 除了转基因蛋白, GM作物和其对应的传统作物含有同等的成分和营养状况。只要符合这个要求, 该作物便视为与传统品种一样安全, 产品便可以自由出售。美国环保局规定, 含杀虫蛋白如Bt毒素的作物必须要通过测试, 看其是否会引起过敏症。GM产品的其它特性的评估则以自愿为原则, 向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咨询。FDA和公司代表讨论程序, 公司向FDA公布数据并介绍检测方法和结果。FDA最近发布了一个测试指导的草案, 鼓励公司在产品规划早期便与FDA咨询。

    GM反对者一直认为与FDA的咨询应该是强制性的。但Jason Dietz, FDA食品安全和实用营养学中心的消费安全的一位官员说,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危险性还不足以实施强制检测。他补充说, 在《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案》中, 根据安全性条款, 公司对GM食品的健康负有责任。

标签的尴尬:尽管研究显示消费者会避免购买标有GM标签的食物, 但业内人士还是认为转基因食品标签还要经历很长时期才能保证消费者在消费这些食品时有充分的选择权。

    Dietz说, 对公司来说, 确保他们遵守法案的最好方法是上市前向FDA咨询。他说:"据我们所知, 所有打算在美国商品化的GM食品均通过了咨询程序"。

    一个重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检测方法是否适用于第二代作物的检测。根据Tay​lor所言, 目前发现作物的所有抗虫和除草剂特性, 由于浓度仅处于微小水平, 远低于可能产生过敏反应的水平。但在一些第二代品种中, GM的特性在较高水平上的表达改变了其食物的特征。

    Taylor认为二代作物检测的不确定性使农业生物产业不愿进一步开拓市场, "因为植物成分显著的改变, 其成分在较高水平表达的变化, 第二代作物需要接受更加全面的安全性评估", 他说, "关键一点是国际上对需要检测的内容没有统一, 这种不确定性是相当大的, 这引起了公司方面的顾虑。审批管理越不确定, 消费者就越难以接受, 安全性评估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消费者的忧虑"。

    标签

    在许多国家, 由于对GM食品的争议, 增贴国际标签的呼声越来越高, 目的是区分转基因和传统产品。由于管理机构认为, 商业化的GM食品与传统农作物并没有本质上不同, 因此美国的GM食品尚没有要求使用特定标签。但是, 欧盟要求使用GM食品标签。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及一些其它国家有的已建立了标签体​系, 有的正处于准备实施过程中。

    GM标签是一个棘手的提案, 美国公司宁可回避它。一些调查发?消费者不太愿意购买假如他们知道那是GM食品。加州​Riverside大学的应用生物学家和遗传学者Alan McHughen说, 标签不仅威胁市场, 还可能很难实施。除了少数例子, 大多数美国的商品作物一旦到达供给商后就不再被分隔。因此, GM和传统生长的非有机作物在分配渠道中可能是被放在同一个集装箱里。

    Alan McHughen说,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证GM食品标签准确和可信,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说:"从农场、加工厂、仓库、运输到零售商, 每一步都要监测和确认"。

    非政府组织"地球之友"生物安全国际协调人Juan Lopez说, 即使这样, 因为食品销售正在日益全球化, 加标签是有必要的。他强调, 问题是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标签体系, GM产品会被送到那些不愿意接受GM产品的国家。

福还是祸?在位于菲律宾Los Banos的GMO研究中心, 一位科学家检查GM大米植物。GM的新品种能有效增加产量并提高营养价值;反对者认为得到这样的好处可能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比如, 金色大米(上图, 传统的白米和两个GM品种)可以提高每天维生素A的摄入量并可避免缺乏维生素A所导致的失明和死亡, 但因没有进行健康危害和环境影响的评估, 激进的绿色和平组织对此表示抗议。

    最近发生的一些瞩目事件, 使人们对GM食品标签更加关注。在2004年末, Syngenta宣布它在前四年中偶然地将一种有争议的GM玉米投放到美国和欧洲市场​。这种玉米就是已知的Bt10, 与近似的称为Bt11的品种区别仅仅在一些核苷。但欧洲已批准Bt11, Bt10尚未经过评议, 因此在欧洲销售是非法的。该事故未导致任何疾病, 但许多人以这个事件为理由要求进一步严明标签制度。Syngenta的Bt10并没有​完全收回:2005年初夏, 日本的一个食物集装箱里也发现混有Bt10, 另一艘装有Bt10的货船在爱尔兰被截留。

    当Syngenta公司还在穷于应付Bt10事件时, 联合国生物安全Cartagena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补充条款)的119个签署国正​在考虑起草一个有关对货船运输存活的改造生物体要求的文件, 比如存活的GM作物, 如种子(而不是碾碎的形式如面粉)。协议条款需要全体同意才能通过, 但由于巴西和新西兰认为文书工作过于繁琐, 且花费巨大, 拒绝在文件中签名。在2005年6月3日Montréal会议中, 这一提议在最后一刻谈判时落败。(美国不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成员国, 因此不是Cartagena公约的缔约成员国)。Lopez说, 这次失败意味着确保无GM作物装船证据的证明仍然由进口方负责。

    他补充到, "这本应该是第一次达成全球GM作物鉴定体系的机会。不管如何, 各国正在其本国及本地区致力实施鉴定和标签计划"。

版权/出版准许

由于EHP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出版物, 故不拥有其出版物的版权。

发表在EHP的研究论文可以免费转 载,但在新闻栏目文章中的图片或图表的版权可能是由公司或个人拥有,在未经得EHP编辑以及版权拥有者的同意之前,不能使用。

如要引用和转载EHP的任何文章,请 完整注明出处。



http://health.gmw.cn/2012-02/13/content_3562156.htm

120213 《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转基因作物前途未卜之健康危险问题

2012-02-13 15:27:46 来源:《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

GM作物抗议者:在英国林肯郡, 一名来自Genetix Snowball组织的GM作物抗议者挖出一颗转基因甜菜以示抗议, 遭到警察的阻止。

    健康危险问题

    尽管公众担心GM食品的安全性, 但有些专家认为它对健康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根据USDA/ERS发布的数据, 美国种植的玉米、大豆有近45%和85%都是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正在食用这些食品, 并没有任何明显健康影响, 尽管有些人士认为需要更大的监测群来确定。

    作为研究和发展的一部分, GM食品需要通过安全性的检测, 特别是要确定它们不含可能导致食用者过敏的化合物。这是怎么进行的呢?我们来看看生物​工艺学是如何工作的:科学家从一种物种里获得基因并将其整合到另一 种物种的基因组中。​而在这个转基因杂交物种中被改良的基因是设计用来合成一些蛋白, 在理想状态下能起到如防止害虫或提高营养的作用。但是这些蛋白也有可能引起过敏症, 事实上, 大多数已知的过敏原是蛋白分子。

    唯一确定转基因蛋白是否是过敏原的方法就是在大量人群中进行测试。但是, 大规模人群检测是不切实际的, 在道德规范上也行不通。因此, 科学家借助一些替代试验来预测是否转基因蛋白会导致人类过敏反应。

    自GM农作物问世以来, 这些测试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 科学家用从已知对(基因)改良植物基因过敏的人群获得血清来检测转基因蛋白。如果蛋白​和一种称为IgE的血清抗体(该抗体在几乎所有的变态反应中起作 用)起反应, 它便被认为是一种过敏原。在1993年, 科学家采用这种方法检测了含有巴西坚果基因的转基因大豆的过敏性。这种大豆由Pion​eer培植(现已成为杜邦的下属公司), 被用作增强营养的禽类饲料(巴西坚果富含蛋氨酸, 一种大豆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如果商品化, 它可能会对处理饲料的农场工人构成严重的健康危险:巴西坚果对过敏者是致命的。在血清​测试中, 其转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因此大豆在生长早期就被采摘并销毁了。

    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食品过敏研究和资源项目主任Steve Taylor, 在与Pioneer签约期间发现了大豆/巴西坚果的问题。他说, 科学家应该密切注意到这一事件。现在, 他补充到, 公司通过避免从已知的过敏原中获得基因来减少类似问题引发的危险, 90%的过敏原主要来自8种食品(蛋、牛奶、花生、坚果、鱼、贝壳类、大豆和小麦)。

    Taylor说血清检测将仍是筛查已知过敏源基因的最好途径。但是因为没有人再使用从​这些来源获得的基因, 这种检?现在较少使用。作为替代, 公司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初始筛选来比较转基因蛋白和已知的过敏原的结构和特性。

    其中一种方法是同源序列。科学家比较转基因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数据库中已知过敏原的氨​基酸序列。如果该蛋白与一种或多种过敏原的 相似性达 到一定的程度, 它将被标记用于今后的研究。已有几个数据库被整合以满足这个需求, 其中一个是由食品过敏研究和资源项目开发的, 它包括了将近1200种过敏原, 其数据目前仍在不断扩充。

    另一个方法是利用大多数过敏原大而且能抵抗胃酸的原理, 称为胃蛋白酶消化性化验, 该试验将蛋白暴露于模拟的胃液中不同时间。大多数过敏原可存活1小时, 而非过敏原在15~30秒内被降解。

    如果这些初始筛查发?一种转基因蛋白可导致过敏, 公司将使用血清检测作进一步确认。如果其仍有过敏性, 那么很显然公司就要放弃进一步开发GM品种的努力。

    农学家长期以来就知道种植传统植物会产生过敏性化合物。例如, 中国醋栗, 一种小的、有点苦的水果, 在新西兰按照惯例经过改良来制成猕猴桃, 在一些消费者中产生了过敏反应, 尽管改良后的水果仍在农产品市场上受到欢迎。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转基因蛋白是否比传统培​植作物蛋白更容易引起过敏症。

    经过10多年的检测和争论, 科学家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意见, 认为GM作物不会比传统培植的作物更容易引起过敏症。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在其2004​年报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如何评估无意识的健康影响》 (Safety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Approaches to Assessing Unintended Health Effects)中表达了这一观点, 其陈述如下:"基因工程尚未显示出其内在的危险性。更确切地说, 目前为止的证据表明任何技术包括基因工程, 均有可能导致食物成分发生无意识的改变"。

版权/出版准许

由于EHP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出版物, 故不拥有其出版物的版权。

发表在EHP的研究论文可以免费转 载,但在新闻栏目文章中的图片或图表的版权可能是由公司或个人拥有,在未经得EHP编辑以及版权拥有者的同意之前,不能使用。

如要引用和转载EHP的任何文章,请 完整注明出处。


http://health.gmw.cn/2012-02/13/content_3562140.htm

120213 《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转基因作物前途未卜之反对呼声高涨

2012-02-13 15:25:54 来源:《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 Charles W. Schmidt

    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 GM)作物第一次出现在市场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并被认为具有光明的前景。因为它具有抵抗病虫害和除草剂的特性而深受农民的爱戴,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 上百万亩的土地上种植了这种作物。国际农业生物科技应用推广协会(ISAAA), 一个推广农业科技的国际性非盈利组织, 报道说现在有17个国家的825万农民种植了约2亿亩转基因作物。全球最大的5个农业​国——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和中国——种植了全球96%的 GM作物, 其中美国就占了一半以上。

    然而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只反映了一个侧面。与提倡GM种植一样值得关注的是持续不断的​反对GM种植的呼声。尽管GM支持者坚称GM种植技术提高了作物产 量、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以及可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出高营养粮食作物。但是反对者仍然质疑这种通过基因拼接生​物技术生产的GM食物的安全性, 因为目前的试验方法还无法知道GM是否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同时, 反对者也担心由少数几个跨国公司提供种子的GM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会加速种子供应的单​一性, 威胁当地本地作物的纯度, 因为这些GM作物品种会和当地作物杂交。

    反对呼声高涨

    反对者的意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4年4月, 因为英国消费者的抗议, Novartis Seeds, Aventis CropScience和Bayer CropScience等生物技术公司放弃了在英国的GM试验田。在5月, Monsanto也放弃了耗资上亿元研究和培育的抗除草剂小麦新品种。新产品被放弃的​部分原因是来自欧洲和日本的联合抵制。根据美国农业经济研究部 (USDA/ERS)的​统计数据显示, 欧洲和日本从美国购买的小麦占美国小麦出口的45%。2004年11月, 世界最大的农业化学公司, 总部在瑞士的Syngenta公司也由于公众的抵制而将GM作物实验田从欧洲迁到了美​国。

    英国报刊《独立星期天》(The Independent on Sunday)的环境编辑Geoffrey Lean说, 欧洲对GM作物种植问题噤若寒蝉, 仅西班牙种植少量的商业GM作物。欧盟去年发放了一笔6年的贷款用于GM食物研究, 但还没有新的作物被授权进入市场。欧盟比较青睐科技, 希望能够进口更多的GM作物, 但是有许多国家反对这种做法, 尤其以奥地利、法国、葡萄牙、希腊、丹麦和卢森堡等国表现得更为强烈。"至于欧洲对种​植GM的态度, 公众?力反对、科学界欢迎, 而政府则处于中立。"Lean说道。

    在发展中国家, 关于GM作物的种植也存在严重分歧, 尽管证据显示他们会从这种农?技术中获得最大的利益。有人因为担心引进GM种子会威胁​当地传统作物的纯度, 从而危害粮食出口市场, 因而抗拒GM种植技术。

    同时, 大量的"无GM区域"在全球涌现, 这些地区禁止所有的转基因生物(包括鱼类、其它动物和用于制药的农作物)。加州"无基​因工程农业"民间团体的主任Renata Brillinger说, 美国有三个这样的区域, 全部在加利福尼亚州。欧洲有超过3000个这样的区域, 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国家的一些地方,

    GM作物在大众心目中声誉不佳, 部分原因是因为GM作物的开发过程让他们听起来感到恐慌。生物技术允许科学家重新组合​种类完全不相干的植物、微生物和动物。这是怎么做到的?有几种方 法, 一种是细菌和病毒, 因为它们能穿透细胞作为载体携带基因直接到达植物细胞基因组。另一种方法是包被有基因​的微小粒子快速被注入到细胞内释放基因。还有一些方法是电击让细胞 膜变得不稳定, 从而使携带的基因可以穿透进入细胞。这些和一些其它的方法可以使科学家绕开细胞为保护​自身免受外源性DNA影响而具备的天然屏障。

    因此, 来自细菌的基因就能进入到植物中, 或者像一个例子所提到的, 鱼的基因也可以进入到西红柿里。Monsanto公司已经研制出含有杀灭特定害虫的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基因的抗虫新品种作物。这种新品种能合成Bt毒素, 这种蛋白对一些害虫致命而对人是安全的。加利福尼亚奥克兰DNA植物技术公司(现在已​经歇业)负责将鱼的基因转移到西红柿中。将生活在寒冷环境中比目鱼 的"抗寒冷基因"转​移给西红柿, 以帮助西红柿获得抵御寒冷的能力。这种鱼-西红柿(fish-tomato)既不能游​, 也不能像西红柿一样在市场出售。但是这却成了GM批评者经常提及的经典"转基因食物"​。

品种减少

随着对GM作物反对呼声的提高, 农业技术产业开发的GM作物品种显著降低。环保组织CSPI (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在其2005年2月2号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美国四分之三的GM作物是在1995~1999年之间获联邦政府批准的。

CSPI生物技术项目主任 Gregory Jaffe认为目前大多数的GM新品种都缺乏创新, 只是对现有的GM品种中的基因进行循环应用。实际上今天所有的GM作物都是2000年​之前就使用的四种作物(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籽)抗虫和杀虫剂的 不同变种。

全球 管理、禁止和允许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和食物分布图

    这些作物主要的销售对象是农民, 他们是特定的购买群体。农民接受GM种植技术因为它可以节约他们的时间和投资。例如, 一种名为Monsanto's Roundup Ready 的作物能抵抗草甘膦除草剂。农民可以通过喷洒一种或两种广谱除草剂除草而同时又不伤害​农作物。

    受农业生物产业部分资助、非盈利性的Donald Danforth植物科学中心发言人Rob Rose说, 转基因作物公司在最初的市场计划中很少考虑购买和食用GM食物的消费者, 显然这是个错误。消费者开始反对时, 这些公司往往措手不及。"甚至到现在反对之声日益高涨, 他们仍然没有一个有效的消费者市场策略", Rose说道。

    为了提升GM作物的公众形象, 生物技术公司最近开始提出高营养、环境抵抗性强的概念以应对全球饥饿。但直到现在, 仍没有一种所谓的第二代GM作物进入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

    内部人士认为第二代产品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市场的不确定性。例如Monsanto正在​开发低饱和脂肪酸及高含量Ω-3脂肪酸的谷 物来炼制 烹饪油, 这种油被认为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但是Monsanto公共事务主任Christop​her Horner承认这种作物离进入市场的时间还很遥远, 。

    大学和小型研究机构也从事二代GM作物的研究, 但是他们缺少将产品推入市场的资源。例如, Danforth 中心已经开发了数种作物, 其中包括富含维生素E的谷物和富含叶酸的蔬菜, 其中叶酸能防止新生儿神经管缺陷以及降低成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中心的科学家也已经开​发了营养含量高的木薯, 它是一种根茎植物, 是全球几亿人的膳食淀粉。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与微生物系的教师Peggy Lemaux和她的同事Bob Buchanan最近研制了一种GM小麦, 可以使对小麦过敏的人食用更加安全。她和她的同事目前正对高粱进行研究, 使它变得更加营养和富含热量。高粱是贫穷国家人们的主要食物。

    "我希望能帮助别人", Lemaux说道。"我任职于赠地大学(land-grant university 注1), 我们的使命是开发新品种去帮助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如果我的工作是国家真正需要的, 那也是我想做的。"

    但是Lemaux和Danforth 中心的项目负责人Karel Schubert都承认尽管GM作物具有潜在的收益, 但这类作物的商业价值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大学和研究中心无力资助将这些GM作物推入市场所必需的管理条例和专利评审。由于消费​者对GM食品的反对呼声越来越高, 公司和联邦政府缩减了对第二代作物的研究和开发资金, Lemaux补充道。

    "大学开发了第二代作物, 但是无疾而终"Lemaux说:"由于GM产品的前途渺茫, 许多公司已停止资助这类基础研究。"她从美国国际发展处获得的研究基金已从三年缩减到​了一年。

版权/出版准许

由于EHP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出版物, 故不拥有其出版物的版权。

发表在EHP的研究论文可以免费转 载,但在新闻栏目文章中的图片或图表的版权可能是由公司或个人拥有,在未经得EHP编辑以及版权拥有者的同意之前,不能使用。

如要引用和转载EHP的任何文章,请 完整注明出处。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