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090911 丁学良:关于中国人民素质的世纪之争(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8652
2009年09月11日 06:52 AM
关于中国人民素质的世纪之争(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丁学良

(编者按:本篇为丁学良博士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而作。)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同大家讨论一下"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号的深远复杂含义,及其牵涉 的几个基本的、大多数中国人长时期以来持续关心的问题。

在中国传统中,60年是一个甲子,一个生命的周期。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10月1日的60年里,有一个基本问题,需要放到一个长背景中予 以理性的辨别析。这个问题就是有关中国人民的素质。这些年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无论是在中文的学术和传媒圈里,还是在我本人读到的以英文为 主的外文圈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都非常的刺激。这个问题不久前又因为海内外火爆争议演员成龙有关"中国人是需要管的"言论,变得格外引人注目。

为什么对中国人民的素质问题,必须以理性的态度去讲明?因为在近年来的讨论中,那些认为,或者鼓吹,或者宣传——这几个动词背后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这个观点的人们反复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还不适合逐步进行民主化改革,一个根本的原因,或者说障碍,就是中国人民的素质太低。因为素质太 低了,一旦进行切实的民主化改革,就会坏事。中国的人口规模世界最大,这本身就给这个超大型国家的政治改革带来一些特别的难处。又加上中国13亿 人的素质又很低,那当然,在中国欲推行民主化改革,就要挨批。最轻微的批评是"不切实际",重一点的批评呢,是"蛊惑人心"。

那么,中国人民的素质究竟怎样?这是第一个问题。给定中国人民的素质是这样或那样,也就是在某个水平上,能够不能够、应该不应该推行民主化改革, 是第二个问题。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不可能把历史,尤其是政治史和思想史回溯得太远,我们就是从19世纪后期讲起,这一个多世纪可以说是中国两千多 年来经历过最剧烈变动的时期。从19世纪末到当今的120年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60年,我们就把这120年的前60年和后60年里,有关 中国人民能够不能够、应该不应该切实推进民主化改革的争论,做一个比较性的回顾。

严格地说,中国人民的素质这样一个问题,在19世纪末以前,是很难被提出来的。因为在中国两千多年帝制的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中,"民权"、"人民 主权"的观点,要么不存在,要么是在非常边缘的状态下,进入不了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的主流视野中去。在中国两千多年皇帝专制的政治传统下,人民的 素质和人民的权力这个关系,在我们今天看起来,是很扭曲的形式。这个扭曲的形式就体现在,中国皇帝"法统"的基础、"法统"的本源,是在家庭血缘 关系这种形式上展开的。

每个读过几年书的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里,有八个字体现了中国帝王专制的家庭伦理基础,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的 含义很明白,就是皇帝和底下人(臣、民)的关系就和父子关系一样。在传统家庭中,父子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父子关系是一种不可以被改变的关系, 一个孩子出生以后,一岁的孩子,你在你爸爸面前是孩子;到了十岁,你说:"我已经十岁了",你在你爸爸面前仍然还是个孩子。到了三十岁,"三十而 立",你和社会上其他人的关系可能都变了,你是个成年人了,但是你在你父亲面前,还是个孩子。如果你的父亲长寿的话,即便你到了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的时候,你在你父亲面前,仍然是一个晚辈。中国传统的皇帝专制,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延伸的、扩张的家庭关系之上的,这是它的"法统"的逻 辑。

这样一来,在传统的皇帝专制的政治理念、政治道德中,人民,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在统治者面前,永远是"小民"、"小人",小孩的"小";或者"子 民",儿子的"子"。那么皇帝呢,即使是新登基的、年纪很小的——中国历史上还有抱在怀里的皇帝——他和底下亿万"小民"、"小人"、"子民"的 关系是不变的。普通老百姓,六十岁、七十岁,在皇帝面前还是"子民"。也就是说,在皇帝面前,你是永远长不大的。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专制主义是 "宗法制"的,指的便是这个意思,就是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是父和子的关系。

那么,在这样一种关系中间,人民的素质,从一个个的个体来说,即便读了圣贤之书,考科举,进而做了皇帝底下的大臣,那时不管你自己作为个体怎么提 升了,而作为一个阶层,你永远不可能在皇帝面前变得"素质"足够高,能力足够强,以至于你可以把皇帝手中的权力去分享,这是不可能的。所以,19 世纪末到中国来传教的一个美国人,他是卫斯理教派的,中文名叫何天爵(英文原名Chester Holcombe),他1869年到中国来,开始是传教,然后又在美国驻华使馆里做翻译,做代办。在中国呆了16年后回到美国,1895年出版了一本书, 中文译名《真正的中国佬》,这本书对于美国人怎么看中国,英语世界的人怎么看中国人,影响深远。

何天爵因为在中国呆了16年,对社会很多阶层都有切身的交往。他对问题的观察,相当的到位。他在这本书中说:"从理论上讲,把中国的政治制度认为 是专制政治一类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就其实际运作来看,这一论断不够准确。"他说这种体制其实是"简单纯粹的家长制的统治"——"家长制是中国政 治政府体制的理论基础,而家长制,又建立在这种古老的,对一家之长的绝对服从和尊崇至上。"他说这种制度专横的主要成分在于,父亲对于孩子拥有绝 对的权威。这种宗法制在那时的中国,依然是普遍盛行,而且有严厉的强化趋势。这种理论的根源很简单,父亲是孩子的绝对主人,只要父亲一息尚存,儿 子就有责任和义务尽忠尽孝。儿子永远是儿子,只要他的老子还在,儿子便永远没有独立的出头之日。只要父亲存活一天,儿子就要服从一天。所以,这就 是为什么我们讲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中,"子民"永远没办法把素质或能力,提高到能够当自己主人的地步。你老大成人了,也永远是一 个"子民";中国农民称呼皇帝,则是"皇帝爷爷",哪怕皇帝年纪并不大。我们家乡的老农民一直到1960年代中期,还把毛泽东喊作"毛爷爷",很 少叫他"毛主席"。"毛爷爷"的意思,就是毛皇帝。

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点,简要概括一下就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体系中,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永远不可能提高到享有政治主导权的水平的,不论他们读 过多少书、受过怎样多的教育,因为他们被那个制度安排在一个天然的、永远不可能更改的父子关系的伦理逻辑之中。在统治者眼里,他们永远是"子" 辈。

这种中国人民两千多年里始终"长不大"的状况,一直到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一场大政治转型,才有了变化。那是我们下一篇故事的主题。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