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觉醒的代价:请看对朱虞夫的二审裁定书
[日期:2012-05-09] 来源:参与 作者:陈树庆
(参与2012年5月9日讯)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 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其中谈及了国内外最为关心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您多次提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在哪里?推进政改难度又在哪里?
温家宝:"这些年我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如果问我为什么关注这件事情,我是出于责任感。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作出了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若 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错误的遗毒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 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 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当然,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 人民的觉醒、支持、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 事情,但是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 天"。 并引用了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示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努力以新 的成绩弥补工作上的缺憾,以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
我们中国民主党人始终认为:"公平正义和人民的权利,当然包括每个人的自由与幸福,古今中外都是靠人民的争取得来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得以坐享统治 者的恩赐之先例",并且强调这就是"人民的觉醒"。同时,也将普世人权、民主法治,将其作为"公民意识"或"人民的觉醒" 的核心价值观,将中国民主党人的"和平、理性、公开、法治"行动准则与温家宝先生所言的"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对应,并主张"真相、(人类 普遍认同的,而非一家一派独自主张的)正义、赔偿、和解(博爱)"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
我们从不否定统治者内部的进步力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变革作用,作为在野党,我们在监督制衡执政党尽可能防止其狂妄自大的绝对权力危害国家利益和人 民权利的同时,更加注重民间公民意识的培育也即人民觉醒的重要性。或许,正如温家宝先生所言的"但是'文革'错误的遗毒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 除"之原因,在中共一党领导特权凌驾于民权和法律的专政恐吓与喉舌蒙蔽下,人民觉醒之路也异常的艰难。对此问题,笔者曾经与朱虞夫先生探讨过,他 说民主党人应以 "盗火者"自勉。
噢,他说的"盗火者"是一个古希腊的神话典故:普罗米修斯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名字的意思是"先见之明"(forethought),他也充当 了人类的教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领袖宙斯 (Zeus)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 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了个办法,用一根长长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 类。于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但是火神(Haphaestus)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只要 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火神不敢违背宙斯的命令,与两个仆人暴 力和强力,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 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此外,宙斯还派一只可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白天肝脏被吃完了,但在夜 晚肝脏会重新长出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便没有尽头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著名的大力士 赫拉克勒斯(Heraclus)用箭射死神鹰,用石头砸碎铁链,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看来,人民觉醒,是要让先醒者义无反顾地付出代价的,不妨让我们看一看中国人民的"盗火者"朱虞夫先生第三次遭受政治的刑事迫害《裁定书》吧(见附件):
陈树庆
2012年5月8日完稿于中国杭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