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

091210 凯达格兰大道 陈水扁的去蒋化

From: lihlii
Date: 2009/12/10
Subject: 凯达格兰大道 陈水扁的去蒋化
To: Salon Friends <salon-friends@googlegroups.com>, lihlii-g <lihlii@googlegroups.com>

支持陈水扁的去蒋化,反对国民党黑帮和马英九回复中正纪念堂。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MxNTI2ODA=.html
马英九要求客观评价蒋介石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7%B1%E9%81%94%E6%A0%BC%E8%98%AD%E5%A4%A7%E9%81%93
凯达格兰大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 25°02′22″N 121°30′55″E

凯达格兰大道与总统府(面西)
凯达格兰大道(简称凯道),前身为介寿路,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的一条道路,全线位于总统府厅舍与台北府城东门之间。长约400米,路宽约40米,双向 共有10线车道,不设置分隔岛。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地标
3 重要集会
4 参考文献
5 参见
[编辑]历史

凯达格兰大道与景福门(面东)

反贪腐民主广场标志
此大道总前身为台北府城东门街,开辟于清朝时期。凯达格兰是最初居住在台北地区的原住民(凯达格兰族)名称。而"介寿"的名称是为了庆祝中华民国前总统蒋 中正(字介石)的寿辰而命名的。1947年,位于介寿路上的原台湾总督府亦更名为介寿馆。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以介寿馆作为总统府办公场所,直到 2006年3月25日,介寿馆入口衔牌才正式复名为总统府。
1996年3月21日,陈水扁任台北市市长时,将介寿路改名为凯达格兰大道,旁边的广场改名为凯达格兰广场,以象征对台湾原住民历史及文化的尊重,此后凯 达格兰大道就一直被赋予另一层政治意义,更成为民众集会游行抗议的圣地。但两旁之派出所与公园仍沿用"介寿"之名称。
早期总统府前曾经有严肃的气氛时,民众曾经必须低头而过。总统府前的介寿路及重庆南路一段也曾经禁行机车及脚踏车。陈水扁在台北市长任内,将介寿路改名为 凯达格兰大道时,也废除了规定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及重庆南路一段禁行机车及脚踏车的相关交通标志,是陈"空间解严"的主张。[1]并将总统府前广场定 名为凯达格兰广场,还曾经举办府前"飙舞"舞会。
2007年5月22日,台北市政府宣布把凯达格兰大道加注改名为反贪腐大道,是取2006年倒扁运动之口号。[2]同时,大道东侧之公园路至景福门间广场 加注反贪腐民主广场;并且于即日生效。但另一方向,此举造成部分原住民激烈反对,媒体解读此举认为是郝龙斌反制中央政府将中正纪念堂改称台湾民主纪念堂的 举动。同年12月6日,市政府在上述大道东侧的路灯柱悬挂"反贪腐民主广场"的路标。市府发言人羊晓东表示挂牌是为配合12月9日联合国国际反贪腐日活 动。媒体则解读是反制原中正纪念堂"大中至正"卸匾的争议。另一方面,反贪腐大道则未见任何标示。
[编辑]地标

介寿公园,铜像为林森像
凯达格兰大道仅400米长,共有3个机关单位及2座公园。
台北宾馆,位于凯达格兰大道1号。
中华民国外交部,位于凯达格兰大道2号。
二二八和平公园,位于凯达格兰大道北侧,园内的二二八纪念馆的门牌是3号。另有介寿路派出所(大门朝东,门牌为公园路)、博物馆等建筑物。
介寿公园,位于凯达格兰大道3号对面,台北市贵阳街、襄阳路、公园路与凯达格兰大道之间。园内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铜像、与白色恐怖纪念碑。
[编辑]重要集会

请协助扩充此章节。
更进一步的讯息可能会在或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章节后将此模板移除。
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后,对选举结果不满的泛蓝支持者曾占据凯达格兰大道,历时长达一周。
2005年3月26日,三二六护台湾大游行。
2005年9月25日,手护台湾大游行。
2006年9月9日,施明德等人在此发起百万人民倒扁运动。
2009年5月17日,泛绿政党举办517呛马保台大游行,并在凯道举行24小时静坐。
[编辑]参考文献

^ 阿扁总统电子报 中华民国91年02月21日
^ 北市府:凯道加注"反贪腐大道"
[编辑]参见

台北市主要道路列表
去蒋化
转型正义
显示▼
查 • 论 • 编 • 历
台北市市区主要道路
 凯达格兰大道是一个与道路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2个分类: 台北市街道 | 台湾政治

http://www.huaxia.com/tw/tdyh/msj/00026411.html
凯达格兰与阿扁大道
07/02/2003/12:30
华夏经纬网

        位于台北市重庆南路上的"总统府",原本是台湾总督府。全以红砖建成,结构与布局带有十九世纪欧洲殖民政府衙门的气派,算是台湾仅存古建筑物中的上品。总 督府尚未修好的时候,那里曾经用做展览馆,大概叫台湾展览馆,小时候也去看过多次文物展览,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次展出各种动物标本,在一座量体重的大秤上 面,赫然放着一只已经脱水的雄性鲸鱼生殖器,重达一百公斤以上!当时顿感天下无奇不有和自身的渺小。
   
    正对展览馆前门是一条大路,那时叫馆前路。后来修建完毕,国民政府正式来台,展览馆变成"总统府",馆前路似乎变成府前路了。那是一条来回至少四至六条马 路宽的大路,路旁也没建筑物。每逢节日,大马路再加上两旁的空地停车场便连成一个"总统府"前的广场。做中小学生的时候也曾经多次在广场列队摇旗呐喊,参 与了庆祝光复节、双十节、欢迎美国总统等等重大事件,每回都要在大太阳底下站数小时,浑身湿透累得几乎虚脱。
   
    后来台湾搞起祝寿活动,很肉麻地歌颂蒋中正万寿无疆。原先的馆前路,府前路变成了介寿路,马路的宽度没变,节日时分依然在原地举行阅兵等庆祝活动。
   
    陈水扁当上台北市市长不久,介寿路又改名字了,叫凯达格兰大道,其实还是那条大马路。
   
    你如果今天在台北市街头,任意逮住一位行人问他"凯达格兰"是什么意思,相信十个人里有八九位摇头说不清楚,或者会把凯达格兰四个字前后错置,发音错误等 等。当年的阿扁市长改路名自然有他的政治涵意,首先那位被祝寿的对象并没有万寿无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介寿路",太无意义,何况扁市长一向反对 蒋氏威权政府,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改路名是势在必行了,但是为什么叫凯达格兰路呢?
   
    最早定居台湾的原住民,目前可以考察出来的有阿美族、邹族等十余个族群,各有他们的后裔和语言风俗传统。据考证,台北市这个地区原本另有一族名凯达格兰长 久居住,但不知为何,凯达格兰族如今已找不到后裔,他们的语言习俗也一概失传。扁市长力求政治上公平正确,表现出他宽容大度的风范,故命名这条马路为凯达 格兰大道。
   
    必须肯定的是改名为凯达格兰大道比沿用介寿路要好多了,都二十一世纪了如果还替已故去的人祝寿未免太过不堪啦!但是有了个凯达格兰大道会为台湾的原住民带 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他们困苦的居住环境?提供他们较好的医疗条件?保证他们有更多受教育的可能?当阿扁是台北市市长的时候,这些问题提出来对他不公 平,他那时也没有那个职权。现在人家是阿扁"总统"了,还对已经不存在的凯达格兰原住民念念不忘哩!那么有什么政策措施能为现存的数十万原住民同胞谋福 利?实质上帮助一下?
   
    扁政府上台已三年了,看一看原住民的情况,似乎扁政府一件事儿也没为原住民做!现在更没心啦!忙着竞选连任嘛!光是援用原住民某族的族名做大道的命名,而 不诚心地为原住民谋福利,这不是利用人家吗?可是阿扁是聪明人,他利用的一个族名凯达格兰,其族人已不存在,不会有人跟他算账对公道的。
   
    这种利用还没完呢?民进党最近开了个凯达格兰学校,开班上课训练干部,第一期的内容叫"国家发展策略班",报名参加的都是政商界想向绿阵营靠拢的聪明才智 人士。说穿了凯达格兰学校就是民进党或阿扁的党校,为维系绿色政权而进行思想灌输。没新招,还不就是绿色的革命实践学院?
   
    可是我替凯达格兰原住民叫屈,全族已经不存在了还要为阿扁之流做政治服务,真是冤哪!
   
    建议把那条老馆前路改名阿扁大道吧!不是有个登辉大道吗?也有个李登辉学校,凯达格兰学校也应当改名为阿扁政治研究所。
   
    请让我们的先民,凯达格兰族人,安息吧!(马淑静)
   
    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3/4/9

http://www.hudong.com/wiki/%E5%87%AF%E8%BE%BE%E6%A0%BC%E5%85%B0%E5%A4%A7%E9%81%93
凯达格兰大道
提问 添加摘要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台湾少数民族:凯达格兰族(Ketagalan)
凯达格兰大道-简介   
凯达格兰大道,旧称介寿路,位於台北总统府与东门之间。

凯达格兰是最初居住在台北地区的原住民名称;而"介寿"的名称是为了纪念先总统蒋介石的寿辰而命名的。陈水扁在台北市长任内,将介寿路改名为凯达格兰大 道,象徵对台湾原住民的尊重,此后凯达格兰大道就一直被赋予另一层政治意义,更成为反对党抗议的圣地。

凯达格兰大道长度其实只有短短400公尺,位於东侧的凯达格兰大道一号是台北宾馆、二号是外交部,西侧则为二二八和平公园(公园里的二二八纪念馆的门牌是 三号)及介寿公园,此外没有其他建筑物。

凯达格兰大道-台湾少数民族:凯达格兰族(Ketagalan)   

凯达格兰族(Ketagalan)为台湾原住民,分布于淡水、台北、基隆和桃园一带,以台北盆地为主体。与兰阳平原上的噶玛兰族曾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已几 乎汉化绝迹。

相传他们祖先原来住在某座岛上,有一天出现一只大妖怪,每天晚上妖怪都会在部落中出没,危害村民、族人,于是在房子和耕地四周设下了陷阱。受了伤的妖怪逃 回山里,让部落暂时获得了平静。没多久, 妖怪又出现了,饿得发疯的妖怪,一伸手就抓住了一个小孩。

族人怕妖怪来吃人,都吓得不敢睡觉。大家议论纷纷,都想不出对付妖怪的方法,不得已只好决定迁离原来的岛屿,经过一番艰辛的海上航行,他们终于看到陆地, 这座岛屿就是台湾。许多年以后,子孙繁衍越来越多。族人约定以抽签决定去留, 抽中长签的,可以住在肥沃的原野, 抽中短的则必须迁往山地。从此以后,族人便分住在平原和山区,,住在平原地区的有时被称为 "平埔族", 住在山区的则被称为"高山族"。 

http://tupian.hudong.com/a1_85_21_01300000247011124150218916418_gif.html
凯达格兰族
凯达格兰族凯达格兰族(Ketagalan)为台湾原住民,分布于淡水、台北、基隆和桃园一带,以台北盆地为主体。与兰阳平原上的噶玛兰族曾有著密切的关 系,现已几乎汉化绝迹。 简介 凯达格兰族 相传凯达格兰族的祖先是从台湾本岛最东境的岬角—三貂角登陆,16世纪康熙大大地震前,文献指出仍为台北一带最主要住民结构。如详加细分,该族分布范围约 为现今台北市、基隆市、台北县的贡寮、新店、板桥及桃园北区。部分学者则以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为界,分为南北两… [ 进入词条 ][ 进入凯达格兰族维吧 ]

http://www.hudong.com/wiki/%E5%87%AF%E8%BE%BE%E6%A0%BC%E5%85%B0%E6%97%8F
凯达格兰族
所属分类: 民族 经济

提问 添加摘要
 
凯达格兰族
凯达格兰族(Ketagalan)为台湾原住民,分布于淡水、台北、基隆和桃园一带,以台北盆地为主体。与兰阳平原上的噶玛兰族曾有著密切的关系,现已几 乎汉化绝迹。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主要布落
3 传说
4 分布聚落
5 参考资料
凯达格兰族-简介   
凯达格兰族
相传凯达格兰族的祖先是从台湾本岛最东境的岬角—三貂角登陆,16世纪康熙大大地震前,文献指出仍为台北一带最主要住民结构。如详加细分,该族分布范围约 为现今台北市、基隆市、台北县的贡寮、新店、板桥及桃园北区。部分学者则以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为界,分为南北两支系,再加上16世纪前迁移至宜兰的一 支,可再将该族区分成:马赛族(Basay)、雷朗族(Luilang)与哆啰美远族。(Torobiawan)。
另外,该族以及其他平埔各族一样为母系社会,从婚姻与财产制度中可显而易见:男性必须入赘,家产也由女性继承,这与汉人文化有极大的差异。17世纪-18 世纪,中国泉州漳州一带的汉人移民大量进入台湾,平埔各族因处平地,与汉人的接触机会较多,加上汉人没有携眷,因此通婚汉化程度都极深。在此情况下,除了 被汉人归类为"熟番"外,原有文化制度也迅速灭失。据考证,现今台北许多地名为凯达格兰族语音译而成,例如:大龙峒,北投,八里,秀朗,艋舺等。
凯达格兰族-主要布落   
凯达格兰族
凯达格兰族分布地以台北盆地为主,北起基隆市社寮里、和寮里、平寮里,沿大屯火山汇裾野至淡水河口,南达桃园县境内。其一部分移住宜兰平原建哆萝里远社与 里脑社。据传,其一部分移住宜兰平原建哆萝里远社与里脑社。
本族主要部落如下:霄裡社(桃园县八德乡霄裡村、竹围村)、南崁社(或南嵌社桃园县芦竹乡山鼻村)、坑仔社(芦竹乡坑子村)、龟崙社(桃园县龟山乡枫树 村)、南港社(臺北县芦洲乡正义村(南港子)、武湾社(或武溜湾社,臺北县新庄镇)、摆接社(或摆折社、臺北县板桥镇社后里)、秀朗社(或绣朗社,又名控 仔社臺北县中和乡秀朗村秀山村)、雷裡社(或雷里社、臺北市双园区与德里美德里)、沙厨社(又名纱帽厨社、臺北市龙山区)、里未社(臺北市龙山区)、阿八 里社(又名龙匣口社臺北市双园区原安里)、圭母卒社(又名奇武卒社或奎府聚社,臺北市建成区)、大浪泵社(一名区浪泵,臺北市大同区)、塔塔悠社(又名答 答悠社,臺北市松山区永泰里)、里族社(臺北市松山区旧家里、新聚里)、锡口社(又名猫裡即吼、麻里折口、麻里锡口等社、臺北市松山区)、房仔屿社(又名 峰仔时、峰仔屿等社、臺北县汐止镇保长里保安里)、毛少翁社(或称麻少翁社,臺北市林围里、伦等里、三玉里)、里岸社(臺北市北投镇国度里、立农里)、内 北投社(或内北头社,臺北市北投镇)、嘎嘮别社(臺北市北投镇一德里、桃源里、稻香里)、坌社(臺北县淡水镇竹围里、八势里)、鸡柔山社(或鸡洲山社,淡 水镇义山里、忠山里)、外北投社(或外北头社,淡水镇北投里)、圭北屯社(又名大屯社,一名大洞山社,淡水镇屯山里)、八里坌社(臺北县八里乡)、小鸡笼 社(臺北县三芝乡)、玛陵坑社(臺北县七堵乡玛东、玛南、玛西等三村)大鸡笼社(又名龟雾社,基隆市社寮里)、金包裡社(或金包里社、臺北县金山乡三和 村)三貂社(或山朝社、臺北县贡寮乡穗玉村)。本族主要部落如下:霄里社(桃园县八德乡霄里村、竹围村)、南崁社(或南嵌社桃园县芦竹乡山鼻村)、坑仔社 (芦竹乡坑子村)、龟仑社(桃园县龟山乡枫树村)、南港社(台北县芦洲乡正义村(南港子)、武湾社(或武溜湾社,台北县新庄镇)、摆接社(或摆折社、台 北县板桥镇社后里)、秀朗社(或绣朗社,又名控仔社台北县中和乡秀朗村秀山村)、雷里社(或雷里社、台北市双园区与德里美德里)、沙厨社(又名纱帽厨 社、台北市龙山区)、里未社(台北市龙山区)、阿八里社(又名龙匣口社台北市双园区原安里)、圭母卒社(又名奇武卒社或奎府聚社,台北市建成区)、大浪泵 社(一名区浪泵,台北市大同区)、塔塔悠社(又名答答悠社,台北市松山区永泰里)、里族社(台北市松山区旧家里、新聚里)、锡口社(又名猫里即吼、麻里折 口、麻里锡口等社、台北市松山区)、房仔屿社(又名峰仔时、峰仔屿等社、台北县汐止镇保长里保安里)、毛少翁社(或称麻少翁社,台北市林围里、伦等里、三 玉里)、里岸社(台北市北投镇国度里、立农里)、内北投社(或内北头社,台北市北投镇)、嘎唠别社(台北市北投镇一德里、桃源里、稻香里)、坌社(台北县 淡水镇竹围里、八势里)、鸡柔山社(或鸡洲山社,淡水镇义山里、忠山里)、外北投社(或外北头社,淡水镇北投里)、圭北屯社(又名大屯社,一名大洞山社, 淡水镇屯山里)、八里坌社(台北县八里乡)、小鸡笼社(台北县三芝乡)、玛陵坑社(台北县七堵乡玛东、玛南、玛西等三村)大鸡笼社(又名龟雾社,基隆市社 寮里)、金包里社(或金包里社、台北县金山乡三和村)三貂社(或山朝社、台北县贡寮乡穗玉村)。
凯达格兰族-传说   
相传他们祖先原来住在某座岛上,有一天出现一只大妖怪,每天晚上妖怪都会在部落中出没,危害村民、族人,于是在房子和耕地四周设下了陷阱。受了伤的妖怪逃 回山里,让部落暂时获得了平静。没多久,妖怪又出现了,饿得发疯的妖怪,一伸手就抓住了一个小孩。
族人怕妖怪来吃人,都吓得不敢睡觉。大家议论纷纷,都想不出对付妖怪的方法,不得已只好决定迁离原来的岛屿,经过一番艰辛的海上航行,他们终于看到陆地, 这座岛屿就是台湾。许多年以后,子孙繁衍越来越多。族人约定以抽签决定去留,抽中长签的,可以住在肥沃的原野, 抽中短的则必须迁往山地。从此以后,族人便分住在平原和山区,,住在平原地区的有时被称为 "平埔族",住在山区的则被称为"高山族"。
凯达格兰族-分布聚落   
凯达格兰族
本族主要聚落有
台北市部分:
雷里社
沙厨社
里未社
八里社(台北市双园区)
圭母卒社(又名奇武卒社或奎府聚社)
大浪泵社(又名巴浪泵)
塔塔悠社
里族社
锡口社(又名猫里即吼、麻里折口、麻里锡口等)
毛少翁社(又名麻少翁社)
唭哩岸社
内北投社(又名内北头社)
嗄唠别社
台北县部分:
房仔屿社(又名峰仔时、峰仔屿等社)
南港社(芦洲南港子一带)
武湾社(又名武溜湾社)
摆接社(又名摆折社)
秀朗社(又名绣朗社或又名控仔社)
坌社
鸡柔山社(又名鸡洲山社)
外北投社(又名外北头社,淡水北投里)
圭北屯社(又名大屯社、大洞山社)
八里坌社
小鸡笼社(三芝乡)
金包里社(又名金包里社)
三貂社(又名山朝社)。
桃园县部分:
霄里社
南崁社
坑仔社
龟崙社
基隆市部分:
玛陵坑社
大鸡笼社
凯达格兰族-参考资料   
[1] 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gxz09/2009-01/09/content_17081141.htm
[2] 中国台湾网 http://www.chinataiwan.org/twzlk/twgk/mz/200602/t20060228_234358.htm
[3] 凯达格兰族
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sl=zh-TW&u=http://www.ldm.leader.edu.tw/taikan/%25E5%2587%25B1%25E9%2581%2594%25E6%25A0%25BC%25E8%2598%25AD%25E6%2597%258F.htm&ei=Ms__SduMFcGHkQWloqCEBw&sa=X&oi=translate&resnum=6&ct=result&prev=/search%3Fq%3D%25E5%2587%25AF%25E8%25BE%25BE%25E6%25A0%25BC%25E5%2585%25B0%25E6%2597%258F%26hl%3Dzh-CN%26client%3Daff-cs-360se%26hs%3DbaD%26sa%3DN%26start%3D20%26newwindow%3D1
台湾原住民 隐藏 ▲
传统区分    高山族 - 平埔族
现有族群    泰雅语群    泰雅族 - 太鲁阁族 - 赛德克族
排湾语群    阿美族 - 排湾族 - 布农族 - 卑南族 - 赛夏族 - 邵族 - 噶玛兰族 - 撒奇莱雅族 - 巴宰族 - 噶哈巫族
邹语群    鲁凯族 - 邹族
巴丹语群    达悟族(雅美族)
消失族群    排湾语群    凯达格兰族 - 雷朗族 - 巴布萨族 - 洪雅族 - 巴布拉族 - 道卡斯族 - 猴猴族 - 西拉雅族 - 马卡道族
附图
上传图片
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支持 词条还有待完善
请 编辑词条 收藏词条
至个人空间
首次分享   分享到
开心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www.hudong.com。
其他内容来源:
中国网 
中国台湾网 
被引用:凯达格兰族已被如下媒体引用我来补充
开放分类:我来补充民族 经济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欢迎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