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爱因斯坦论科学与宗教

科学家爱因斯坦将宗教的发展历程区分为"恐惧宗教、道德宗教、宇宙宗教感情"三个层面[4]。他对科学和宗教的关系的论述,更多内容可在[6]阅 读,非常精彩深刻。他认为,宗教和科学在历史上的冲突,都是源于双方的致命错误。 他认为宗教和科学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
  1. 100104 立里:科学和宗教 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就前进 2Pi > 6.28 步 http://lihlii.blogspot.nl/2012/09/100104-2pi-628.htmlhttp://post.ly/9RBZe ;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9b019fd6a1cb795a
    文中有爱因斯坦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论述。
  2. 060913 爱因斯坦《科学与宗教》  
  3. 爱因斯坦论科学的宗教精神
  4. 陈罡: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分析 《科学时代》2009年第01 期
  5. 爱因斯坦:科学和宗教的关系
  6. Science and Religion (1941); Science,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A Symposium, published by the Conference on Science,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Democratic Way of Life, Inc., New York (1941); later published in Out of My Later Years (1950) Full text online http://en.wikiquote.org/wiki/Albert_Einstein http://www.einsteinandreligion.com/scienceandreligion.html


060913 爱因斯坦《科学与宗教》 

https://profiles.google.com/104802289453542970648/buzz/fQ6BUtA7jy1
lih lii  -  Sep 18, 2011  -  Google Reader  -  Public
爱因斯坦《科学与 宗教》 - 瀚海沙论坛 - www.desert.org.cn
2006-09-13, 10:52 AM
牧川
封禁用户
    
爱因斯坦《科学与宗教》

要我们对什么是科学得出一致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困难。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 起来。说得大胆点,它是这样一种企图:要通过构思过程,后验(posterior)地来重建存在。但我要是问自已,宗教是什么,我可就不能那么容 易回答了。即使我找到了一个可能在这个特殊时刻使我满意的答案,可是我仍然相信,我决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使所有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考虑的人哪 怕在很小程度上表示同意。

因此,我想先不去问宗教是什么,而宁愿问,一个我认为是信仰宗教的人,他的志向有哪些特征:在我看来,一个人受了宗教感化,他就是已经尽他的最大 可能从自私欲望的镣铐中解放了出来,而全神贯注在那些因其超越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我认为重要的在于这种超越个人的内涵的 力量,在于对它超过一切的深远意义的信念的深度,而不在于是否曾经企图把这种内涵同神联系起来,因为要不然,佛陀和斯宾诺莎就不能算是宗教人物 了。所以,说一个信仰宗教的人是虔诚的,意思是说,他并不怀疑那些超越个人的目的和目标的庄严和崇高;而这些目的和目标是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理性 基础的。但是它们的存在同他自已的存在是同样必然的,是同样实实在在的。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是人类长期的事业,它要使人类清醒地、全面地意识到这 些价值和目标,并且不断地加强和扩大它们的影响。如果人们根据这些定义来理解宗教和科学,那末它们之间就显得不可能朦胧什么冲突了。因为科学只能 断言"是什么",而不能断言"应当是什么",可是在它的范围之外,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仍是必要的。而与此相反,宗教只涉及对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评 价:它不能够有根据地谈到各种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依照这种解释,过去宗教同科学之间人所共知的冲突则应当完全归咎于对上述情况的误解。

比如,当宗教团体坚持《圣经》上所记载的一切话都是绝对真理的时候,就引起了冲突。这意味着宗教方面对科学领域的干涉;教会反对伽利略和达尔文学 说的斗争就是属于这一类。另一方面,科学的代表人物也常常根据科学方法试图对价值和目的作出根本性的判断,这样,他们就把自已置于同宗教对立的地 位。这些冲突全都来源于可悲的错误。

然而,尽管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彼此是界线分明的,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虽然宗教可以决定目标,但它还是从最广义的 科学学到了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达到自已所建立起来的目标。可是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 自宗教的领域。同样属于这个源泉的是这样一种信仰:相信那对于现存世界有效的规律能够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说可以由理性来理解的。我不能设想一位 真正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这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象瞎子。

虽然我在上面曾经断言宗教同科学之间实在不可能存在什么正当的冲突,但我还是必须在一个重要地方再一次对这个断言作一点保留,那就是关于历史上宗 教的实际内容。这种保留必然同上帝的概念有关。在人类精神进化的幼年时期,人的幻想按照人自已的样子创造出了各种神来,而这些神则被认为通过它们 意志的作用在决定着,或者无论如何在影响着这个现象世界。人们企求借助于巫术和祈祷来改变这些神的意向,使其有利于他们自已。现在宗教教义中的上 帝观念是古老的神的概念的一种升华。比如,人们用各种祈祷来恳求所信奉的神明的援助,以求得满足他们的愿望,这一类事实就说明了这种上帝观念的拟 人论的特征。

肯定不会有人否认,这个认为有一个全能、公正和大慈大悲的人格化了的上帝存在的观念,能给人以安慰、帮助和引导;因为这个观念比较简单,它也容易 被最不开化的心灵所接受。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观念本身有它致命的弱点,这是有史以来就被苦痛地感觉到了的。这就是说,如果这个神是全能的,那末每 一件事,包括每一个人的行动,每一个人的思想,以及每一个人的感情和志向也都应当是神的作品;怎么可能设想在这样全能的神面前,还以为人们要对自 已的行动和思想负责呢?在作出赏罚时,神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它自已作出评判。怎么能够把这样的事同神所具有的仁慈和公正结合起来呢?

今天宗教领域同科学领域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了的上帝这个概念。科学的目的是建立那些能决定物体和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关系的普遍规 律。对于自然界的这些规律或者定律,要求--而不是要证明--它们具有绝对的普遍有效性。这主要是一种纲领,而对于这种纲领在原则上是可以完成的 信仰,只是建立在部分成功的基础上的。但是大概不会有谁能否认这些部分的成功,而把它们归之于人类的自我斯骗。至于我们能够根据这些定律很精密和 很确定地预测一定范围内的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这个情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现代人的意识之中,即使他对这些定律的内容也许还了解得很少。他只要 考虑一下这样的例子就行了: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可以根据少数几条简单的定律,事先非常准确地计算出来。同样,尽管精确程度有所不同,但还是可能事 先算出电动机、输电系统、或者无线电装置的运转方式,甚至在处理比这些还要新的事物时也是这样。

显然,当一个复杂现象中起作用的因子数目太大时,科学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无能为力了。人们只要想起天气就可知道,对于天气,甚至要作几天的预测 也不可能。但没有谁会怀疑,我们这里所碰到的是这样一个因果联系,它的起因成分大体上我们是知道的。这个领域里的现象之所以在精度预测的范围之 外,是因为起作用的因素的庞杂,而不是自然界中没有什么秩序可言。

关于生物领域里的规律性,我们所洞察到的还很不深刻,但至少也已足以使人感觉到它是受着确定的必然性的支配的。人们只要想一想遗传中有规律的秩 序,以及毒物(比如酒精)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就可明白。这里所缺少的仍然是对那些具有广泛普遍性的联系的了解,而不是秩序知识的本身。

一个人愈是深刻感受到一切事件都有安排好的规律性,他就愈是坚定地深信:除了这种安排好的规律性,再没有余地可让那些本性不同的原因存在。对他来 说,不论是人的支配还是神的支配,都不能作为自然界事件的一个独立原因而存在着。固然,主张有一个能干涉自然界事件的人格化的上帝这种教义,决不 会被科学真正驳倒,因为这种教义总是能够躲进科学知识尚未插足的一些领域里去的。

但我确信:宗教代表人物的这种行为,不仅是不足取的,而且也是可悲的。因为一种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只能在黑暗中站得住脚的教义,由于它对人类进 步有着数不清的害处,必然会失去它对人类的影响。在为美德而斗争中,宗教导师们应当有魄力放弃那个人格化的上帝的教义,也就是放弃过去曾把那么大 的权力交给教士手里的那个恐惧和希望的源泉。在他们的劳动中,他们应当利用那些能够在人类自已的身上培养出来的善、真和美的力量。不错,这是一个 比较困难的任务,然而却是一个价值无比的任务。在宗教导师们完成了上述的净化过程以后,他们必定会高兴地认识到:真正的宗教已被科学知识提高了境 界,而且意义也更加深远了。

如果要使人类尽可能从自私自利的要求、欲望和恐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是宗教的目标之一,那末科学推理还能够从另一角度来帮助宗教。固然科学的目标是 在发现规律,使人们能用以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并且能预测这些事实,但这不是它唯一的目的。它还试图把所发现联系归结为数目尽可能少的几个彼此独 立的概念元素。正是在这种把各种和样东西合理地统一起来的努力中,它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尽管也正是这种企图使它冒着会成为妄想的牺牲品的最大危 险。但凡是曾经在这个领域里胜利前进中有过深切经验的人,对存在中所显示出来的合理性,都会感到深挚的崇敬。通过理解,他从个人的愿望和欲望的枷 锁里完全解放出来,从而对体现于存在之中的理性的庄严抱着谦恭的态度,而这种庄严的理性由于其极度的深奥,对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从宗 教这个词的最高意义来说,我认为这种态度就是宗教的态度。因此我以为科学不仅替宗教的冲动清洗了它的拟人论的渣滓,而且也帮助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能 达到宗教的精神境界。

在我看来,人类精神愈是向前进化,就愈可以肯定地说,通向真正宗教感情的道路,不是对生和死的恐惧,也不是盲目信仰,而是对理性知识的追求。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我相信,一个教士如果愿意公正地对待他的崇高的教育使命,他就必须成为一个导师。

2006-09-13, 10:55 AM
牧川

这是爱因斯坦于1918年4月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麦克斯·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讲稿最初发表在1918年出版的《庆祝麦克斯·普朗 克60寿辰:德国物理学会演讲集》。1932年爱因斯坦将此文略加修改,作为普朗克文集《科学往何处去?》的序言。

在科学的庙堂里有许多房舍,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也实在各不相同。有许多人所以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 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对他们自己雄心壮志的满足;在这座庙堂里,另外还有许多人 所以把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在祭坛上,为的是纯粹功利的目的。如果上帝有位天使跑来把所有属于这两类的人都赶出庙堂,那末聚集在那里的人就会大大减 少,但是,仍然还有一些人留在里面,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们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

我很明白,我们刚才在想象随便驱逐可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对建筑科学庙堂有过很大的也许是主要的贡献;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天使也会觉得难于作出 决定。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庙堂里只有被驱逐的那两类人,那末这座庙堂决不会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为森林一样。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 只要有机会,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都会去干;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为天使所宠爱的人 吧。

他们大多数是相当怪癖、沉默寡言和孤独的人,但尽管有这些共同特点,实际上他们彼此之间很不一样,不象被赶走的那许多人那样彼此相似。究竟是什么 把他们引到这座庙堂里来的呢?这是一个难题,不能笼统地用一句话来回答。首先我同意叔本华(Schopenhauer)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 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 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这种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那里透过清寂而纯洁的 空气,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以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 (cosmos)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 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理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理论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在所有这些可能的图像中占有什么地位呢?它在描述各种关系时要求尽可能达到最高的标准的严格精密性,这样的标准只有用数学 语言才能达到。另一方面,物理学家对于他的主题必须极其严格地加以控制:他必须满足于描述我们的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 求的精密性和逻辑上的完备性来重现一切比较复杂的事件,这不是人类智力所能及的。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要以完整性为代价。但是当人们畏缩 而胆怯地不去管一切不可捉摸和比较复杂的东西时,那末能吸引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的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难道这种谨小慎微的努力结果也够得 上宇宙理论的美名吗?

我认为,是够得上的;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有了它们,就有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 (包括生命)的描述,也就是说得出关于这些过程的理论,只要这种演绎过程并不太多地超出人类理智能力。因此,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 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性的问题。

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 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由于有这种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人们可以假定,会有许多个同样站得住脚的理论物理体系;这个看法 在理论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在所有可想到的构造中,总有一个显得别的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问题的 人,都不会否认唯一地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它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兹(Leibnitz) 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定的和谐"。物理学家往往责备研究认识论者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我认为,几年前马赫和普朗克之间所进行的论战的根源就在于 此。

渴望看到这种先定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 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去。我常常听到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力和修养,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 是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我们敬爱的普朗克就坐在这 里,内心在笑我像孩子一样提着第欧根尼的灯笼闹着玩。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祝愿他对科学的热爱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 去解决今天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这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并且为了解决这问题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祝他成功地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 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

此帖于 2006-09-14 11:13 AM 被 牧川 编辑.

2006-09-14, 11:12 AM
牧川

本想再贴上爱因斯坦的《科学的宗教观》、《宗教与科学》两篇文章,在网上却没有搜到。爱因斯坦在文中讲到一种宇宙宗教观,想和叶天兄讨论一下。呵 呵,前两天刚刚看过山水间上的《医学与生态》,对于其中讲的东方哲学和"西方没有哲学"很有兴趣。


爱因斯坦论科学的宗教精神

https://profiles.google.com/104802289453542970648/buzz/StAsgZ5gYXV
lih lii  -  Sep 18, 2011  -  Google Reader  -  Public
爱因斯坦论科学的宗教 精神 - www.21ctcm.com.cn
作者:爱因斯坦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981    更新时间:2008-2-17   
 

"你很难在造诣较深的科学家中 间找到一个没有自己的宗教感情的人。但是这种宗教感情同普通人的不一样。在后者看来,上帝是这样的一种神,人们希望得 到它的保佑,而害怕受到它的惩罚;这种感情类似于孩子对父亲的那种感情的升华,对于这种神,人们同它建立起多少象是个 人之间的那种亲切关系,尽管它被渲染成为多么可敬畏的东西。可是科学家却一心一意相信普遍的因果关系。在他看来,未来 同过去一样,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必然的和确定的。道德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纯粹是人的事情。他的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的惊奇,因 为这种和谐显示出这样一种高超的理性,同它相比,人类一切有系统的思想和行动都只是它的微不足道的反映只要他能够从自私 Yu望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这种感情就成了他生活和工作的指导原则。这样的感情同那种使自古以来一切宗教天才着迷的感情 无疑是非常相象的。"(本文引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283

 

延伸阅读

探 寻心中的寺庙:罗老师与同学讨论科学与宗教

研 究发现婴儿生下来就能分辨好人坏人

要幸福 信科学还是信宗教:浅谈对科学和宗教的认识

庞加莱 猜想的证明使诸多学科的思维方式将因此而改变

科学的 迷信与迷信的科学

生命的 答案,水知道



https://profiles.google.com/104802289453542970648/buzz/LMA4LKT6UDN
lih lii  -  Sep 18, 2011  -  Google Reader  -  Public
普 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推荐特区 >>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分析 - www.pacilution.com

陈罡: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分析 《科学时代》2009年第01 期

[摘 要] 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历来许多的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本文拟在综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从科学与宗教是静态与动态的辩证统 一和科学与宗教应协调发展这两个方面来论述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关键词] 科学与宗教;静态与动态;协调;关系
 
    基于历代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大多数都是从基督教的角度出发来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而从广义上来看,科学不仅包括自然科学, 还包括社会科学,宗教不仅包括基督教,还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可以说,科学与宗教各自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复杂多样的,因此,科学与宗教之间 的关系也是复杂多样。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与同时代的宗教也有着不同的关系,有的是尖锐的对立,有的则是和谐与统一,并且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 系同样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中世纪末期的欧洲,科学就与宗教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斗,而"包括道教、佛教在内的东方宗教,几乎都不 存在与科学爆发冲突的问题" 【1】。而到了现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更加复杂多样化,既有对立矛盾的一面,又有和谐统一的一面。因此,要准确的界定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与宗教的关 系是困难的,对科学与宗教这一不断发展变化的共生体也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对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进 行思辨的考量。
 
    一、科学与宗教的多种看法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意识形态体系中的两种,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已是不言而喻。但是,由于科学与宗教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因而,历 来许多的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理解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种典型的看法:一是"冲突说",即科学与 宗教是对立的。这类学说的典型代表者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德雷伯和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罗素,他们坚持认为科学与宗教之间是绝对对立的冲突关系,科学代 表着真理,宗教代表着谬误【2】;二是"相互关联说",这类学说认为科学与宗教处理的是不同领域的事情,各自满足人类的不同需求,这也是许多科学 家所持有的观点【3】;三是"认识的不同状态说",这类学说是由孔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理智的内在发展在历史上出现了宗教、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 个连续阶段:宗教充当了人类知识的必然出发点,而科学则提供了最终的认识状态【4】;四是"完整知识学说",这类学说认为实证科学、哲学、宗教的 综合,即所谓的"完整知识",是人类理智发展的"最高目的和最终结果",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俄国哲学家索洛维约夫【5】。此外,还有鲍尔蒂利希的 "分离论",约翰霍顿的"相关论"以及爱因斯坦"恐惧宗教、道德宗教、宇宙宗教"等观点。
 
    二、科学与宗教: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不论是"冲突说"、"相互关联说",还是"分离论"、"相关论",这些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学说都是历代的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 的看法或见解,是特定历史时期科学与宗教发展的产物。因而在分析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时,都是从静态的层面去进行孤立的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 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静止而非绝对的静止。只有事物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我们才能够认识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事物是倏忽即逝,不能保持其质的稳定性,那么,我们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也就无法进行,人类就谈不上 发展,因此,事物保持相对的静止,保持质的稳定,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从科学与宗教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科学与宗教在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并且在每一阶段这些特点大都保持不变,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稳定 性。这就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使得人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因此,上述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学说 都是从静态层面去分析和理解的,这就使得他们的学说保持静止状态,而没有随着科学与宗教的发展而去完善与发展。因此,这些学说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而非整个的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学说。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变化发展同样是绝对 的。科学与宗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而不会一成不变。因此,从静态层面去分析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远远 不够的,这往往会受历史的局限而理解的不够全面、深刻。所以为了更深入彻底的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还要从动态层面去把握,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置 于它们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去考察,因为科学与宗教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它们始终都会处于一种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 弱到强的动无限动态发展状态之中。为了准确的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就应该从动态层面去理解,这就要求既了解科学与宗教在过去的发展状况,又要把 握它们当今的发展状况,还要对它们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始终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只有这样,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才能更加的 全面、彻底和深刻。因此,静态的理解是基础,动态的把握才能更全面、彻底和深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静态和动态的辩证统一。例如,著名的科学家爱 因斯坦对于科学与宗教的理解也是遵循着动静相结合的方式,他将宗教的发展历程区分为"恐惧宗教、道德宗教、宇宙宗教感情"三个层面【6】,从这三 个层面来把握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可以深刻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内涵和统一。
 
    三、科学与宗教:协调发展的机制
 
    回顾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与宗教的恩恩怨怨,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科学与宗教既不应该对立,也不应该分离,而是要协调发展。造成科学与宗教发生冲突的根本原 因是:由于都想成为惟我独尊的最高主宰,并将对方置于自己的统辖之下,才导致了一山难容二虎,双雄相争的局面。【7】而当今的社会,人和社会的发 展已经离不开了科学与宗教,两者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应用于生 产,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为人们提供心灵慰藉和精神支柱, 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对于社会,对于人类,科学与宗教都是不可或缺的,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因此,科学与宗教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对人类,对社会 都有无法取代的贡献。如果科学与宗教始终相互对立,相互抑制对方的发展,那么,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整个科学与宗教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当今社 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也需要科学的进步与提高,如果宗教抑制科学的发展,那么,社会的发展就会 非常缓慢;反之,如果科学抑制宗教的发展,压制了人类心灵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那么,对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因此,科学与宗教的发展不能偏执一端,科学的发展只能解决人类物质上的需求而不能解决人类精神上的需求,无法解决人类精神贫乏的困境;宗教的发展只能实现 人类精神的慰藉而无法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从而使生产力的发展缺乏强劲的后续动力。所以,无论是片面的强调唯科学至上或是唯宗教至上,都会导致人 类社会片面的发展,这显然有悖于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不利于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和宗教要本着为人类、为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出发 点,摒弃对立面,求同存异,实现科学与宗教的协调发展,共创一个双赢的局面。在人类生活的不同领域——科学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领域,宗教在支 撑精神和慰藉心灵的领域——各司其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为人类,为社会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科学与宗教:相互发展的未来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看出,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着公众对科学与宗教的不同态度,这样,对科学与宗教的发展可能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 证唯物主义者应坚决反对唯科学至上或唯宗教至上的片面的观点和看法,单纯的强调科学或宗教,这样非但不能强化科学或宗教,反而会带来科学与宗教畸 形发展的后果,导致科学与宗教走向两个极端。科学与宗教若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也就无法实现均衡的良性发展,这对于既需要科学又需要宗教的人类和人 类社会来说,显然是不利的,长此以往将导致人和社会的片面发展。因此,科学与宗教,都要本着以造福人类为目的为出发点,努力缩小共同之间的对立因 子,扩大彼此之间的相同因子,和平共处,协调发展,为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在当今的多元化社会中,人们对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也会越来越多样化,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与宗教亦会随之而不断的发展,未来的科学与宗教,关系 可能会更加的微妙化和复杂化。不论人们的看法怎么多样化,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怎么样的复杂化,对于科学与宗教的理解和认识,都要建立在能够引导科学 与宗教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只有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来把握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他们才有可能得到良性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更好 发展。
 
——————————
参考文献
 
[1] 周建漳:科学与宗教的对话[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P97。
[2] 金岳霖、罗素论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P94。
[3] 约翰 布鲁克:科学与宗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P263。
[4] 孔德及其实证主义 欧力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1987,P157。
[5] 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P36。
[6] 李泽骘:爱因斯坦哲学思想研究[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P15。
[7] 刘立夫:科学和宗教和而不同如何可能[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
 
(本文转载自:《科学时代》2009年第01 期)


爱因斯坦:科学和宗教的关系

https://profiles.google.com/104802289453542970648/buzz/8vkEQB7T1p8
lih lii  -  Sep 18, 2011  -  Google Reader  -  Public
科学和宗教的关系--爱因斯坦 (转贴) - 贵阳生活_贵州都市网 - www.gzdsw.com
ljcool_2011
发表于 2011-8-25 15:04

http://bbs.local.163.com/bbs/localguizhou/228160968.html
科学和宗教的关系--爱因斯坦(转贴)

爱因斯坦,美国籍犹太人、基督徒、现代物理学家、哲学家博士、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1879年他生于德国,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执 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说:"神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是一个灵,祂的生命、智慧、能力、圣洁、公义、仁爱、诚信都是无限量的;祂是无始无终,自有永有,永不改变 的。"

他说:"人类没有可能透彻认识宇宙的一切。"他对宇宙各物感到惊讶。他认为宇宙是不可测度的。他曾多次公开表示他相信有造物者的存在,他说:"神 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他在1905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因在牛顿之后创立相对论而对现代物理学作出了划时 代的贡献。他的相对论超越了旧牛顿物理学,使科学研究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爱因斯坦生前发表了许多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文章和谈话,其中蕴涵了丰富多彩 的内容。他所说的宗教,实际是指对神的认识。如何准确理解他对神的认识和信仰,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爱因斯坦曾多次公开表示过他相信有造物主的存在。论到对宇宙的看法,他相信宇宙间有一位神。他在创立科学理论时,力图讲究简单与和谐之美,他猜测 神创造宇宙的总方针和设计蓝图。他对宇宙各物存在感到惊讶,认为宇宙是不可能测度的,他说:"人类不可能透彻认识宇宙间一切。"他认为神创造宇 宙,而人类研究宇宙。当我们与神的想法一致时,我们才能了解神所创造的宇宙。他曾说:"宇宙是奇妙的,但人类能够了解宇宙,却是件更奇妙的事。微 积分、代数、几何等规则地被运用,并不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发明的,而是有天分的人发现可以用这一套方法来描述自然界。"非基督徒的科学家对人类能够 体察自然,觉得十分惊讶;但对基督徒而言,乃是理所当然的。爱因斯坦相信,任何一位深谙宇宙和谐的科学家,都不能不联想到有神。

爱因斯坦说:"在远离人类的地方,有一个独立的、浩瀚的世界。我们面对它,就像面对着一个巨大而永恒的谜;但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它至少有一部 分已为我们所了解。我们凝目瞻望,并苦思冥想着这个世界,我们为它所诱惑着,就仿佛它能为我们带来一种解放。的确,我已经看到,有许多我所崇拜和 钦佩的人物,正是在对这一事业专心致志和孜孜不倦地追求之中,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平静。在现有一切可能的范围内,从思想上去把握我们自身以外的这 个世界,对我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目标,为此它常常会突然地占据我的整个心灵。那些与我怀有同样想法的人,那些在这个领域中已经表现出具有真知灼 见的人,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他们都是我不能失去的朋友。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它已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信仰,因而我是决不会为自己选择了这条道 路而感到后悔的。"

关于对神的认识,爱因斯坦说:"神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是一个灵,祂的生命、智慧、能力、圣洁、公义、仁爱、诚信都是无限量的;祂是无始无终,自 有永有,永不改变的。人们感觉到人的愿望和目的都置于徒然,而又感觉自然界和思维世界显示出崇高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深信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成 的。无限高超的神在我们微弱心智所能觉察的琐细小事上显示祂的存在,我对之心悦诚服,我的信仰由此构成。在我心灵深处,确信有个超越的智能,彰显 在不可思议的宇宙之中,这构成我对神的信念。"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被雕刻在大理石上,现存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馆中:"神深奥难明,但他决无 恶意。"他主张一种观点,即:"的确有一个外在而客观的实体存在,我想去捕捉,但不可能用直接的方式,或作实验,或推理得着,也无法绝对有把握获 得,然而直觉却想要去领悟、探入,这种直觉是由于我们经验到事实的整体而引发的。"显然,他所谓的"客观的实体"就是神。爱因斯坦说:"我对神的 信仰,使我毕生获益良多,使我在科研中,即使遇到重大难题,也不失望,因为我想,'答案必会找到,神确系难测,但总不欺人'。'你很难在造诣较深 的科学家中找到一位没有宗教感情的人'。'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意味着要有宗教信仰。'"

爱因斯坦不相信科学万能。他说:"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规,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然而必须承认,我们对这些规律 的实际知识是不完整的,支离破碎的,实际上相信自然界包罗万象的基本规律的存在是一种信仰。当然,这种信仰至今大部分已被科学研究的成果所证 实。""我终生从事科学研究,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科学在造物主面前不过是儿戏。"

论到爱因斯坦是如何认识神的,他说:"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会不到 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产生了宗教。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宗 教感情的人。"爱因斯坦论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时,说:"相信世界是有秩序的和可以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这种信念是建筑在宗教感 情上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残废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宗教与科学之间真正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吗?宗教能被科学代替吗?照我自己的见 解,无可置疑的是,对这两个问题作冷静的考虑,只能得出否定的答案。"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没有评论: